阿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阿公的简介:

ā gōng
〈方〉①丈夫的父亲。②祖父。③尊称老年男子。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闽客方言。对祖父或外祖父的称呼。【例】小时候总喜欢缠著阿公说故事给我们听。

2. 闽客方言。对老翁的通称。【例】妈祖绕境日子快到了,阿公阿嬷们忙著张罗拜拜的用品。

1. 称谓:(1)妇人称呼丈夫的父亲。《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你是个阿公,便呌将出来,说他几句,怕甚么?」(2)闽南方言。称祖父。

2. 尊称年纪大或辈分高的男子。《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阿公,小四来也。」《水浒传》第二一回:「阿公休怪。不是我说谎。只道金子在招文袋里,不想出来得忙,忘了在家。」

在中文中,“阿公”是一个常见的口语词汇,用来称呼祖父或爷爷。它属于方言词汇,广泛使用于粤语地区以及部分闽南语、客家话等方言区。在标准普通话中没有完全对应的单音节称呼,但可以说“爷爷”或者“祖父”。

详细解释: 1. 发音与拼写:“阿公”的拼音为 “ā gōng”,其中,“阿”读作第一声(a),意为对亲属的尊称或爱称;“公”同样读作第一声(gōng)。 2. 用法与场合:这种称呼通常在家庭内部或亲密的朋友之间使用,尤其是在南方方言区更为常见。它体现了对于长辈的一种亲切和尊重的态度。 3. 文化背景:“阿公”的称呼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人的称谓方式,含有浓厚的地域性和人文关怀。

以下是五个包含“阿公”一词的造句:

  1. 春节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去探望阿公和阿嬷(奶奶),给老人家拜年。
  2. 我最喜欢听阿公讲故事,他总是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3. 阿公平时会教我下棋、打牌等,让我学到了不少技能。
  4. 春节期间,我们家的年夜饭一定要请阿公做糖醋排骨,那是他的拿手好菜。
  5. 虽然阿公年纪大了,但身体还是很硬朗,每天都会去公园散步。

这些造句既展现了“阿公”称呼的文化意义,也反映了与长辈相处的美好回忆。

分词解释

ā,ē

1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大。~爷。~爹。~罗汉。~毛。~婆。~弟。~姊。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