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形鹄面的拼音、解释、组词

鸠形鹄面的简介:

jiū xíng hú miàn
鸠形:斑鸠的形状,腹部低陷,胸骨突出;鹄面:黄鹄的面色。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人饥饿枯瘦,面容憔悴。隋唐演义˙第四十四回:老儿见说,忙去唤这些妇女来,可怜个个衣不蔽体,饿得鸠形鹄面。亦作鸟面鹄形。

1. 形容人饥饿枯瘦,面容憔悴。《隋唐演义》第四四回:「老儿见说,忙去唤这些妇女来,可怜个个衣不蔽体,饿得鸠形鹄面。」也作「鸟面鹄形」。

《鸠形鹄面》这个词汇是源自古汉语,形容人的体貌非常憔悴、瘦弱不堪的状态。具体来说,“鸠”指的是鸠鸟,这种鸟体型较小,外形显得很消瘦;“鹄”则是指大雁或天鹅等鸟类,这些鸟通常体态修长而优雅。“鸠形鹄面”形象地描述了人因长期营养不良或者疾病缠身而导致的身体极度消瘦、面容憔悴的状态。

造句

  1. 那些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大多已经鸠形鹄面,看上去如同风中的落叶一般。
  2. 这位老画家虽然年岁已高,但精神矍铄,依旧神采奕奕,并未呈现鸠形鹄面之态。
  3. 因为疾病和营养不良的影响,她现在看起来像只鸠形鹄面的鸟儿,让人看了都心疼不已。
  4. 那些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囚犯们,大多已经变得面容憔悴、身体瘦弱至极,呈现出鸠形鹄面的样子。
  5. 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和劳累,原本英俊的年轻人如今也变成了一个鸠形鹄面的人,让人感到惋惜。

分词解释

jiū

1 鸟,鸠鸽科部分种类的统称:~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杖(古代头上刻有鸠形之杖,年始七十者,由政府授给)。2 聚集:~合(亦作“纠合”)。~集(亦作“纠集”)。

xíng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4 对照,比较:相~见绌。5 状况,地势:~势。6 古同“ 型 ”,模子。7 古同“ 刑 ”,刑罚。

miàn

1 头的前部,脸:脸~。颜~。~目。~~相觑。2 用脸对着,向着:~对。~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3 事物的外表: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额(票面的数额)。4 方位,部分:前~。反~。片~。全~。多~手。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鼓。6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议。~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曲(qū)~。8 粮食磨成的粉:小米~。玉米~。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9 粉末:药~儿。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条。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