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战心寒的拼音、解释、组词
胆战心寒的简介:
dǎn zhàn xīn hán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十分害怕。英烈传˙第四十三回:一路之间,提起朱亮祖三字,便胆战心寒说。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被巡役看见了,报他私卸货,物因此罚了若许银两,所以此次他是胆战心寒。亦作胆颤心寒。
1. 形容十分害怕。《英烈传》第四三回:「一路之间,提起朱亮祖三字,便胆战心寒说。」《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被巡役看见了,报他私卸货,物因此罚了若许银两,所以此次他是胆战心寒。」也作「胆颤心寒」。
词语“胆战心寒”出自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用来形容人因为极度害怕或恐惧而感到全身发抖、心中充满了寒冷的感觉。该成语中的“胆”指的是人的胆量和勇气,“心寒”则形象地描述了心灵深处的冰冷感。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人在面临巨大威胁、危险情况时的心理状态。
详细解释: - 胆战:形容因恐惧而产生强烈的生理反应,如颤抖。 - 心寒:比喻内心感到极度害怕或不安,如同寒冷般侵入心田。
综上,“胆战心寒”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极端恐惧下的全身发抖和心灵被寒意占据的状态。
造句示例:
- 那个夜晚,他独自走在荒郊野外,突然听到奇怪的声音,顿时感到胆战心寒。
- 小说里的恐怖情节让小红吓得胆战心寒,整晚都睡不着觉。
- 看到那条恶狗扑来,他的腿都在发抖,真是胆战心寒。
- 想起那个恐怖的经历,他仍然感到胆战心寒。
- 一想到那个恐怖的夜晚,他的心就开始颤抖,浑身上下都是胆战心寒的感觉。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胆战心寒”的使用情景和效果,也帮助加深了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分词解释
胆
dǎn
1 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囊。苦~。~固醇。肝~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2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量。~气。壮~。~魄。~大妄为(wéi )。3 装在器物内部而中空的东西:球~。暖瓶~。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心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寒
hán
1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2 害怕:~心。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