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量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思乱量的简介:

hú sī luàn liàng
犹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胡思乱想」。见「胡思乱想」条。

2. 此处所列为「胡思乱想」之典源,提供参考。 ※◎1《朱子语类.卷一二.学六.持守》学者为学,未问真知1>与力行2>,且要收拾3>此心,令有个顿放处。若收敛4>都在义理上安顿5>,无许多胡思乱想,则久久自于物欲上轻,于义理上重。须是教义理心重于物欲,如秤令有低昂,即见得义理自端的,自有欲罢不能之意,其于物欲,自无暇及之矣。苟操舍存亡之间无所主宰,纵说得,亦何益! 〔注解〕 (1) 真知:真正的知晓。 (2) 力行:竭力实践,勉力去做。 (3) 收拾:把散乱的东西加以收袋整理。 (4) 收敛:汇聚。 (5) 安顿:顿放;安置。 ◎2《朱子语类.卷一一三.朱子十.训门人一》安卿问:「前日先生与廖子晦书云:『道不是有一个物事闪闪烁烁在那里。』固是如此。但所谓『操则存,舍则忘1>』,毕竟也须有个物事。」曰:「操存只是教你收敛,教那心莫胡思乱想,几曾捉定有一个物事在里!」 〔注解〕 (1) 忘:当作「亡」。《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

3. 此处所列为「胡思乱想」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胡思乱想」就是胡乱思想,指不切实际地妄想。此语在《朱子语类》多见。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学说以居敬穷理为主。在《朱子语类.卷一二.学六.持守》中,他主张研究学问前要先收敛心神,使心力集中。如果将心力归总汇聚到义理上,专心一志,就不会「胡思乱想」,时间一久,自然会降低对物质的欲望,将心力著重在义理上。另外在《朱子语类.卷一一三.朱子十.训门人一》中也用到「胡思乱想」。此段记载了朱熹回答陈淳(安卿):「所谓操存,只是教你如何汇聚心力,不胡思乱想,并不是教你在心里固执著某种东西。」这两处的「胡思乱想」都是指不切实际地妄想。

1. 不切实际的瞎想。宋.朱熹〈答潘文叔书之一〉:「而于日用之间,稍立程课,著实下工夫,不要如此胡思乱量过却日子也。」也作「胡思乱想」。

看来您想表达的是“胡思乱想”,不过“胡思乱量”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可能是笔误或者特定语境下的表述。在纠正错误后,我将对“胡思乱想”的意思进行解释,并提供五个相关的例句。

胡思乱想

释义: - 含义:“胡思乱想”通常用来形容没有明确目的、杂乱无章地随意思考或幻想。 - 用法: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无依据的情况下,随意产生各种念头或想法。有时也可能带有贬义。

例句:

  1. 他一整天都在胡思乱想,完全没有心思工作。
  2. 睡前最好不要胡思乱想,否则会影响到第二天的精神状态。
  3. 自从那次意外后,她总是会有些胡思乱想,担心自己会不会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
  4. 面对未知的未来,人们往往会进行一些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5. 为了保持内心的平静,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避免过多的胡思乱想。

希望以上解释和例句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胡思乱想”这一词汇。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sī,sāi

1 想,考虑,动脑筋:~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迁。2 想念,挂念:~念。~恋。相~。3 想法:~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4 姓。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liáng,liàng

1 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用尺~布。用斗~米。车载斗~。~体温。2 估量:思~。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