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盟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国同盟的简介:
sān guó tóng/tòng méng
德、奥匈、意三国于1882年结成的军事集团。根据三国签订的同盟条约,缔约国中的一国如与同盟以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发生战争,其余两国应给予军事援助。1904-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欧洲分为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1914年,意大利宣布中立,次年脱离同盟参加协约国集团。
德、奥匈、意三国于1882年结成的军事集团。根据三国签订的同盟条约,缔约国中的一国如与同盟以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发生战争,其余两国应给予军事援助。1904-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欧洲分为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1914年,意大利宣布中立,次年脱离同盟参加协约国集团。
- AI解释
《三国同盟》(Three Kingdoms Alliance)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历史或政治术语,它通常是指以三国时期的中国历史为背景的一种称谓。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以及流行文化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指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三个国家组成的军事同盟,即三国协约的对立面——三国同盟。不过,“三国同盟”这一表述一般指的是1879年至1915年间,由德意志帝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帝国以及意大利王国所构成的一个军事联盟体系。
详细解释:
在历史语境中,“三国同盟”指的是上述三个国家之间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和协议,以共同对抗可能威胁到他们各自利益的外部力量。这个同盟是建立在1879年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与奥匈帝国之间的《布伦瑞克条约》基础上,随后意大利加入,形成了一个更为正式的政治联盟结构。
造句示例:
- “尽管历史上并没有‘三国同盟’这个词,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各自为战的态势确实让人联想到这个军事概念。”
- “在《三国》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加入不同的联盟,比如扮演属于三国同盟的一方,体验历史上的这种复杂关系。”
- “这部以‘三国同盟’为主题的电影尝试重现了德奥意三国之间的政治和文化互动。”
- “1882年签订的《柏林条约》,标志着三国同盟正式成立,这一决定性事件在世界近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 “历史学家们经常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政治局势与‘三国同盟’的概念进行类比,以解释复杂的政治联盟是如何影响国际关系的。”
请注意,在使用这些句子时,请根据具体语境和需求调整表述方式。上述句子是基于对“三国同盟”概念的理解构建而成的示例,并不代表特定的历史事件或精确引用。
分词解释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同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盟
méng
1 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军。~友。同~国。~约。山~海誓。2 指结拜弟兄:~兄。~弟。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4 发(誓):~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