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拼音、解释、组词
山海经的简介:
shān hǎi jīng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西汉末年流行于世。疑作于战国后期(约公元前200年左右)。全书分《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其中以《山经》最有价值,记载有山四百四十七座,以山为纲,记述有关的河流、民族、植物、动物和矿产等地理知识,还参以神话传说。对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历史、民俗及神话等,均有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西汉末年流行于世。疑作于战国后期(约公元前200年左右)。全书分《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其中以《山经》最有价值,记载有山四百四十七座,以山为纲,记述有关的河流、民族、植物、动物和矿产等地理知识,还参以神话传说。对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历史、民俗及神话等,均有参考价值。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名。中国古代的地理神话笔记。相传为伯益所撰,但书中多有夏商地名,应成书于周秦之间。今本十八篇,晋郭璞注,清郝懿行笺疏。记述古代传说中的山川、部族、物产、草木、鸟兽、风俗等,内容多怪诞灵异,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传说及史地材料。初时被列为地理书籍,清《四库全书》则录入小说家类。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是先秦重要古籍之一。其内容包括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地理、神话、历史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成书年代不详,流传下来的文本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山经》,描述山脉、矿藏等自然现象;《海经》,记录海洋与岛屿的传说;《大荒经》,记载了古代世界的边疆地带;《海内经》,叙述了国内各部族的情况。此外还有佚文,即后来发现并收录的部分。
详细解释
- 地理学意义:详细描述了从东北到西南的多个山脉和水系,并记录了一些重要的地理特征。
- 神话传说:记录了许多神灵、精怪的故事以及它们所居住的地方。
- 历史价值:尽管《山海经》中包含许多神话成分,但它也提供了一些关于上古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线索。
造句
- 在阅读《山海经》时,我被其中描绘的奇花异石深深吸引。
- 古人常以《山海经》作为地理知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 通过学习《山海经》,我们可以一窥古代中国的神话世界观。
- 尽管有些篇章难以理解,《山海经》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文化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 这本古籍虽然充满了虚构的故事,但其中蕴含的知识和理念对我们来说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分词解释
山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海
hǎi
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2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5 漫无目标地:~骂。~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7 特指中国上海:~派。8 姓。
经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