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的拼音、解释、组词
天师的简介:
tiān shī
①古代称有道术者。据《庄子·徐无鬼》载,黄帝称襄城童子为“天师”。②东汉时称“传道者”。《太平经》卷三十五:“今天师为王者开辟太平之阶路,太平之真经出。”③指天师道(即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和他的子孙。公元307-312年间,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移居龙虎山(今江西贵溪境内),尊张道陵为“正一天师”,后世对他和他的子孙因有“张天师”的称号。
①古代称有道术者。据《庄子·徐无鬼》载,黄帝称襄城童子为“天师”。②东汉时称“传道者”。《太平经》卷三十五:“今天师为王者开辟太平之阶路,太平之真经出。”③指天师道(即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和他的子孙。公元307-312年间,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移居龙虎山(今江西贵溪境内),尊张道陵为“正一天师”,后世对他和他的子孙因有“张天师”的称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天子的军队。《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与匈奴南单于呼完厨……霆奋席卷,自寿春而南。」
2. 东汉张道陵传五斗米教,其门徒尊称为「天师」。其后世子孙受元世祖之封,世代以天师为名号,世称「张天师」。
《天师》这个词语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出现在道教文化中。它指的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一种职务或头衔,通常是那些被赋予了特殊使命或者被认为能够驱邪避灾、保佑一方平安的人物。
详细解释: - 历史渊源与地位:“天师”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在道教中,“天师”是仅次于“祖师”的重要头衔,通常由皇帝赐予有特殊贡献的道士。历史上著名的天师包括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时被封为“正一天师”,其后代也有如张鲁等。 - 职责与象征:在道教中,“天师”除了代表一种荣誉外,还象征着高深的法术和深厚的修练功底。他们通常被认为能够通晓阴阳五行之理,掌握诸多符咒之术,能驱邪镇妖、治病救人。 - 文化影响:随着时间的发展,“天师”的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在一些影视作品、文学创作乃至民间信仰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下面提供五个使用“天师”一词的造句:
- 他自幼便研习《道藏》,长大后终于得授正一天师之位。
- 在古代中国,不少著名的文人墨客曾被封为“某某天师”,以彰显其才华与地位。
- 道观中供奉的张天师像前香火旺盛,信徒们虔诚地祈求他的庇护。
- 这部小说虚构了一个拥有神奇法力的天师角色,他能够化险为夷、挽救危机。
- 电视剧《封神榜》中的姜子牙被尊称为“太上老君”,而其弟子申公豹则常被称为“混元大法师”或“天师”。
分词解释
天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师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