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帽的拼音、解释、组词
席帽的简介:
xí mào
1.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1.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藤草编织成的帽子。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唐、宋时,尚未显贵的读书人都戴这种帽子。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盖国初犹袭唐风,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清.陈维崧〈满江红.席帽聊萧〉词:「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席帽》一词主要指古代的一种头饰或帽子,具体由竹篾或草编成,在中国历史上多见于民间。这种帽子因其轻便、透气性好等特点而在夏日较为流行,是夏季遮阳防晒的佳品。
详细解释:
- 材质:通常用竹子或其他植物编织而成。
- 形状和样式:形似圆锥或平顶,顶部较宽,边缘可以折叠收起或固定于头顶。
-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席帽多见于农民、渔民或是古代文人的夏日出行穿戴。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遮阳工具,有时也带有特定的文化象征意义。
造句:
- 在夏日炎炎的午后,老王戴着一顶草编席帽,在田野里劳作。
- 那位在古镇里卖绿豆汤的老大爷总是头戴竹编席帽,显得格外精神。
- 游客们纷纷换上轻便的席帽和拖鞋,准备投入到乡村游的乐趣中去。
- 小说中描述了一个酷暑天,书中的主人公戴着一顶精致的竹席帽走在街头巷尾。
-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夏天会戴草编席帽出行,既遮阳又透气。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