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帛菽粟的拼音、解释、组词

布帛菽粟的简介:

bù bó shū sù
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布帛,指布匹衣物。菽粟,指豆、稻等日常食物。布帛菽粟比喻虽属平常,却连一日都不可缺少的事物。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1. 布帛,指布匹衣物。菽粟,指豆、稻等日常食物。布帛菽粟比喻虽属平常,却连一日都不可缺少的事物。《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布帛菽粟》这个词汇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典故,而是由“布帛”和“菽粟”这两个词组合而成。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中两种不同的基本生活必需品。

  1. 布帛:古代用来制作衣物的纺织原料,包括丝、麻等天然纤维织物。
  2. 菽粟:泛指各种粮食作物,其中“菽”主要指的是豆类,“粟”则是指小米等谷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粮食被视为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使用时,通常用来形容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或者强调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在古代社会,布帛和菽粟都是百姓生存所不可或缺的物资。

造句

  1. 古代中国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农民的生活可以概括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有足够多的‘布帛菽粟’来维持生计。
  2. 在这个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里,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些‘布帛菽粟’,珍惜每一个平凡却珍贵的生活瞬间。
  3. 尽管现代社会早已不再以‘布帛菽粟’为生,但这些词汇依然能够提醒人们保持对生活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4. 古代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因为只有粮食充足、民众衣食无忧,才能实现国泰民安的景象。‘布帛菽粟’是国家安定的基础。
  5.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里,‘布帛菽粟’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最大的期盼,他们日复一日地劳作就是为了换取这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通过以上造句可以看到,“布帛菽粟”更多地被用来形容生活的基本需求或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分词解释

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匹。~帛。~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宣~。发~。~告。开诚~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散~。遍~。星罗棋~。5 流传,散播:~道。~施。6 做出安排:~置。~景。~局。7 姓。

1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子。沧海一~。2 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 )农贵~。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