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相的拼音、解释、组词
宝相的简介:
bǎo xiàng
1.佛的庄严形象。 2.指帝王的形象。 3.花名。蔷薇花的一种。 4.花名。苹花的别称。
1.佛的庄严形象。 2.指帝王的形象。 3.花名。蔷薇花的一种。 4.花名。苹花的别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菩萨的庄严法相。南朝梁.王巾〈头陀寺碑文〉:「金资宝相,永藉闲安。」
2. 一种毛笔。宋.陶谷《清异录.卷四.文用》:「宝相枝,斑竹笔管也,花点匀密,纹如兔毫。」
3. 植物名。蔷薇科蔷薇属,「蔷薇」之传统栽培品种之一,常绿或半常绿灌木。茎蔓生或攀缘,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七至九枚,卵状披针形。花大型,鲜红色,数花簇生,花梗有腺状长刚毛。果实近于球形或卵形。
词语解释
宝相(bǎo xiāng)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佛教艺术中的典型造型,代表庄严、神圣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并且广泛用于佛像雕塑和绘画中。
- 佛教艺术中的定义: 宝相一般指佛像或菩萨形象的一种特有姿态和装饰风格。
- 特点:
- 造型庄重、威严,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神圣气质。
-
常见的特点包括:华丽的服饰纹饰(如卷草纹、莲花纹等)、精致细腻的手工艺装饰以及独特的坐姿或立姿。
-
文化意义: 宝相形象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高度发展和审美追求,展示了唐代社会的文化繁荣。
造句
- “在敦煌壁画中,宝相佛像以其庄重而神秘的身姿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 “这座寺庙中的佛像是按照宝相风格塑造的,给人以无比崇高的感觉。”
- “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在那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宝相佛像。”
- “宝相菩萨头戴花冠,手持莲花,展现了佛教徒心中的理想形象。”
- “这尊佛像是按照唐代的宝相风格塑造的,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宝相”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帮助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分词解释
宝
bǎo
1 玉器,泛指珍贵的东西:~贝。~剑。~物。~藏(zàng )。国~。财~。珍~。传(chuán)家~。如获至~。~贵。2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座。登大~(皇帝登基)。3 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地。~刹(称呼庙字)。~号(称呼别人的店铺)。4 指金属货币:元~。5 赌具的一种:开~。押~。
相
xiāng,xià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3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