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旗的拼音、解释、组词
下半旗的简介:
xià bàn qí
1.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是公众表示哀悼的礼节。也称降半旗。
1.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是公众表示哀悼的礼节。也称降半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升旗时将国旗升至杆顶再下降,使国旗与杆顶的距离为国旗长度的二分之一,以示哀悼。也称为「降半旗」。
《下半旗》是描述一种特殊的旗帜悬挂方式,主要是表示对逝者的哀悼或对重要事件的敬意。具体来说,在国家、地区或者组织的重要人物逝世后(通常是最高领导人或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或者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等重大不幸事件时,会将国旗从杆顶降至旗杆的一半位置作为哀悼或纪念的方式。这种做法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且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造句
- 在国家元首逝世后,我国所有政府机构下半旗致哀。
- 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损失,所以我们将国旗降到了一半的位置以表示我们的悲伤与悼念。
- 每逢清明节,全国上下会一起进行下半旗仪式来缅怀先烈和逝去的同胞。
- 半夜,他独自一人站在空荡荡的房间前,默哀并为国家的英雄们下半旗。
- 作为对最近发生火灾中牺牲的消防员的敬意,学校决定在周一早上全校范围内进行下半旗仪式。
这些句子展示了“下半旗”这一行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及其背后的深刻意义。
分词解释
下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半
bàn
1 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2 不完全的:多~。~岛。~透明。~脱产。3 在中间:~空。~路上。~夜。4 喻很少:一星~点。
旗
qí
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子。~帜。~号。~舰。~手。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人(满族人)。~籍。~袍。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