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鉴的拼音、解释、组词

衡鉴的简介:

héng jiàn
亦作“衡鑑”。1.衡器和镜子。比喻准绳、楷模。2.品评;鉴别。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秤子和镜子。比喻辨别是非善恶的准绳。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赏罚者,天子之衡鉴也。衡鉴一私,则天下之轻重妍丑,从而乱焉。」

2. 评估、鉴定。《十国春秋.卷三一.南唐.伍乔传》:「无何,覆考榜出,乔得第一,洎贞观次之,时称主司精衡鉴焉。」

衡鉴》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鉴别、品评人物或事物优劣的活动或者结果。具体来说,“衡”意味着衡量、评估;“鉴”则指的是评判的标准或依据。“衡鉴”一词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人物的能力、品德等进行评定。

  1. 《资治通鉴》中提到:“(武帝)尝与公卿大臣议,欲加恩于外戚,左右多言‘宜以班固、马防、窦宪、邓叠四人衡鉴’。”这里的意思是说,皇帝希望对皇室姻亲给予特别的恩典或地位,因此征求了大臣们的建议。而左右侍从中很多人推荐了这四位大臣来进行“衡鉴”,即评估和判断是否应当给予这些外戚家族特殊优待。

  2. “他以高超的专业知识担任公司高层管理职位,是基于对其专业能力与道德操守的衡鉴。”

  3. “在历史上,曹操就曾利用‘衡鉴’机制选拔人才,强调个人品德与才能并重。”

  4. “对于这本新书的质量进行衡鉴,需要专业的文学评论家来完成。”

  5. “这家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特别注重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衡鉴,而不仅仅是看他们的学历背景。”

分词解释

héng

1 秤杆,泛指秤:~器。~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鉴(衡镜)。2 称量:~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3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情度理。4 平,对等:平~。均~。5 指北斗星:~汉(北斗星和银河)。6 古同“横”,纵横。

jiàn

1 镜子。2 照:光可~人。3 观察,审察:~别。~定。~赏。~于(看到,觉察到)。台~(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往知来。4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戒。前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