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女的拼音、解释、组词

贞女的简介:

zhēn nǚ/rǔ
1.贞洁的妇女。 2.指修道院的修女。 3.石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坚守节操的女子。《战国策.秦策五》:「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

2. 从一而终的贞节妇女。《史记.卷八二.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

词语:贞女

释义: "贞女"是古代汉语中对保持高洁品德、贞节不渝的女子的一种赞誉。这个词汇在古代常用来形容那些坚持操守,坚守道德规范,即使面临困境也绝不屈服的女性形象。

  • 基本含义:指的是忠于婚姻或誓言、保持纯洁和贞操的女子。
  • 引申义:有时也可以泛指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女子。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更多时候是特指那些在面对诱惑时依旧坚守信念的女性形象。

造句

  1.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贞女”为题材创作诗词,以此来赞美那些不为名利所动、保持高洁品质的女人。
  2. 在古代中国,“贞女”的形象被广泛传播和颂扬,成为了教育后世女子应当如何维护自身品德的典范。
  3. 《诗经》中有许多篇章歌颂了“贞女”,如《国风·郑风·缁衣》,其中就赞美了一位忠于婚姻、保持贞洁的女子。
  4. 在古代儒家思想影响下,很多家庭都将教育女儿成为“贞女”作为家训之一,期望她们能够恪守礼教、纯洁善良。
  5. 虽然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已经更加多元和开放,但“贞女”的精神——即坚韧不拔地维护个人信念与操守——依然是值得推崇的品质。

分词解释

zhēn

1 坚定,有节操:忠~不渝。坚~不屈。~节。~士(忠贞之士)。2 旧礼教中束缚女子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妇女不改嫁等:~女。~烈。~操(同“贞节”)。~淑。3 占,卜,问卦:~卜。4 古同“桢”,桢干(gàn)。

nǚ,rǔ

1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shào )~。2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