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载五车的拼音、解释、组词

腹载五车的简介:

fù zài wǔ chē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学富五车」。见「学富五车」条。

2. 此处所列为「学富五车」之典源,提供参考。 《庄子.天下》惠施1>多方2>,其书五车,其道舛驳3>,其言也不中4>。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注解〕 (1) 惠施:西元前370?∼前310?,战国时宋国人。曾任梁相,有辩才,与庄周友善,和公孙龙并为名家的代表。研究万物同异关系,提出小同、大同、小同异、大同异等概念。亦称为惠子。 (2) 多方:指学术成就方面很广。方,方面、门类。 (3) 舛驳:杂乱不纯。舛,音ㄔㄨㄢˇ,错乱。驳,杂乱。 (4) 不中:不恰当、不合适。中,音ㄓㄨㄥˋ。

3. 此处所列为「学富五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惠施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主张任何事物都要循名责实,是名家的代表。名家事事计较逻辑的态度和主张超脱逍遥的庄子有颇大的出入,所以庄子常藉惠施来作反面的例子。庄子说惠施读过的书虽可以装五辆车之多,学问渊博,知识丰富。但也弄得思想庞杂,说的道理并不适切。后来,「学富五车」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书读很多,学识广博。古人以简牍写书,能装满五辆车,数量确实不少,但这里的五车未必实指,只是用来喻指书的数量很多的意思。

词语“腹载五车”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成语,其来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丰富、记忆力超群,能够将大量知识铭记于心。

解释:

  • 字面意思:这里的“腹”指的是人的腹部,“载”同“栽”,意为装载或存储;“五车”则是古代书籍的代称。“腹载五车”的字面意思是说,一个人可以像装满五辆车一样地把知识存放在自己的肚子里面。
  • 引申义: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记忆力和学识极其深厚,能够迅速准确地掌握大量的信息,并且能够在需要的时候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造句:

  1. 小张同学自幼苦读诗书,腹载五车,参加辩论赛时总能引经据典。
  2. 老师夸赞王林:“你真是个博学多才的孩子,看来你的腹载五车已经派上用场了。”
  3. 在今天的讲座中,李教授凭借他那丰富的知识,展现了“腹载五车”的风采。
  4. 为了准备明天的演讲,小赵努力学习,希望能做到“腹载五车”。
  5. 王经理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与外国客户的交流中总是显得游刃有余,这得益于他那“腹载五车”的学识积累。

这些例子展示了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2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3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4 怀抱:“出入~我。”

zǎi,zài

1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2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chē,jū

1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2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3 用水车打水:~水。4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5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6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