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提的拼音、解释、组词

葫芦提的简介:

hú lú tí/dī/dǐ
1.亦作"葫芦蹄"。亦作"葫芦题"。亦作"葫芦啼"。 2.犹糊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糊里糊涂。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三下里葫芦提,把我来傒幸杀。」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那寄信人怎好不细访,更少这奸夫招状,可怎生葫芦提推拥他上云阳!」也作「胡卢提」。

葫芦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它主要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或文学语境中。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一种刑罚方式,“葫芦”在这里并非指植物或容器,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详细解释

  1. 词源:“葫芦提”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刑法制度,据传是宋朝的一个法律规定:对于某些轻微过失或犯罪行为,官府在审案时可能不会严格查证,而是采取一种比较宽松、象征性的处理方式。
  2. 含义: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对待事情过于敷衍了事,没有认真追究细节,或者在处理问题上态度懒散、草率,但不意味着完全不顾及法律或道德。它更多地强调了一种表面功夫和形式上的应付。

造句

  1. 在工作汇报时他总是葫芦提带过,对一些重要事项缺乏深入分析。
  2. 对于公司的一些小问题,领导常常采取葫芦提的态度,导致很多潜在隐患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3. 虽然事情看起来已经处理好了,但他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核实,不能像以前那样葫芦提了事。
  4. 小王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太马虎,对一些复杂的问题也只是葫芦提地回答了几句应付过去。
  5. 这次考试我并没有做得很仔细,只是葫芦提地完成了一些题目。

分词解释

1 〔~芦〕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果实。2 大蒜的别称。

1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苇”,如“~丛”、“~塘”、“~箔”、“~荡”。2 姓。

tí,dī,dǐ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壶。~灯。~篮。~包。~盒。~纲挈领。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心吊胆。~升。~挈。~携。3 说起,举出:~起。~出。~醒。~倡。~议。~名。~案。~要。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审。~犯人。5 率领,调遣:~兵。6 取出:~取。~货。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酒~。9 古代鼓名:“师帅执~”。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