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表的拼音、解释、组词

降表的简介:

jiàng/xiáng biǎo
1.请求投降的表文。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陈请降服的表章。《新五代史.卷六四.十国世家.后蜀世家》:「初,昊事王衍为翰林学士。衍之亡也,昊为草降表。至是又草焉,蜀人夜表其门曰:『世修降表李家。』当时传以为笑。」《薛仁贵征辽事略》:「一大臣白全斌出班奏曰:『唐帝圣德,斯兵浩大,若不归降,安免此危?』王曰:『与吾同意。』令近臣写降表来。」

降表》,在古代文献中,特指某一方势力或官员向另一方投降后所上呈的文字形式。通常指的是在战争、政治等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一方自愿或被迫向敌对的一方表示臣服和归顺的意思。这种文书往往充满了谦卑与诚意,用以请求停止抵抗或求得庇护、宽恕。

详细解释

  • 概念降表是古代士大夫在战败后向敌对方(如新征服的政权)呈交的一份书面文件,表达其臣服意愿。
  • 内容特点:通常会包含对敌方的赞颂和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希望获得宽恕或保护的愿望。内容可能会涉及到投降条件、忠诚承诺等具体内容。
  •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降表往往与朝代更替、战乱频繁时期相关联,是政治和军事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造句

  1. 昔日的王者今日只能写下《降表》,面对着强敌,他意识到投降或许是唯一保全族人的办法。
  2. 历史上有名的《降表》文书往往记载了作者在战败之后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希望。
  3.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降表》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是国家存亡的大事。
  4. 为了争取和平和安全,他决定起草一封《降表》,向胜利的一方示好并求得宽恕。
  5. 这份《降表》不仅是权力的交接书,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通过以上解释与造句,希望您能够更好地理解“降表”这一概念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jiàng,xiáng

1 下落,落下:下~。~旨。~临。~旗。空~。2 减低,贬抑:~低。~价。~职。~解(jiě)。~心相从(抵制自己心志以服从别人)。3 姓。

biǎo

1 外部,外面,外貌:~面。外~。仪~。~象。~层。~皮。2 显示:~示。~态。~征。~达。~露。~演。~情。略~心意。3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汗。4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册。~格。~报。调查~。5 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钟~。手~。怀~。6 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电~。7 标志,榜样:~率(shuài )。为(wéi )人师~。8 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亲。~兄弟。9 测量的标尺:~尺。圭~(古代测日影的器具)。10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章。诸葛亮《出师~》。11 树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