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壶芦的拼音、解释、组词
提壶芦的简介:
tí/dī/dǐ hú lú
1.见"提壶"。
1.见"提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动物名。一种鸟。因鸣叫声似提壶芦而得名。宋.王质〈林泉结契.山友辞〉:「提壶芦,身麻斑,如鹞而小,嘴弯,声清重,初稍缓,已乃大激烈。」宋.周紫芝〈禽言诗.提壶芦〉:「提壶芦,树头劝酒声相呼,劝人沽酒无处沽。」也作「提壶」、「提葫芦」。
在现代汉语中,“提壶芦”并不是一个正式或常见的词汇,因此可能存在误解或者误读。然而,“提葫芦”是存在的一种说法或成语,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较为常见,指的是用葫芦做容器来盛装液体,例如水、酒等。
若我们假设“提壶芦”的意思实际上是指“提葫芦”,那么可以提供以下解释和造句:
解释
- 提葫芦:在某些地区,尤其是使用传统工具或器具的地方,人们可能会用葫芦作为简易的容器来携带和盛装液体。例如,在没有现代塑料瓶或玻璃瓶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人会使用葫芦。
造句
- 这个地方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习俗,村民们喜欢用提葫芦来盛酒。
- 老李从家里拿了一个旧的提葫芦出来给刚回来的儿子解渴。
- 尽管现在方便多了,但有些人还是习惯用提葫芦装茶水带在路上喝。
- 那位背着传统乐器的老人还拿着一个古老的提葫芦,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 在那个偏远的小村庄里,许多老一辈的人还会用手中的提葫芦给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如果“提壶芦”并非指“提葫芦”,请提供更具体的信息或上下文以便进行准确解释。
分词解释
提
tí,dī,dǐ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壶。~灯。~篮。~包。~盒。~纲挈领。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心吊胆。~升。~挈。~携。3 说起,举出:~起。~出。~醒。~倡。~议。~名。~案。~要。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审。~犯人。5 率领,调遣:~兵。6 取出:~取。~货。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酒~。9 古代鼓名:“师帅执~”。10 姓。
壶
hú
1 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茶~。酒~。喷~。油~。2 像壶的形状或出水状态的东西:~铃(举重辅助器械之一,形状像水壶)。3 姓。
芦
lú
1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苇”,如“~丛”、“~塘”、“~箔”、“~荡”。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