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斯文的简介:
sī wén
①《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斯:此。文:礼乐制度。)后以“斯文”指文人或文化:假充斯文|斯文之族|斯文扫地。②文雅:故作斯文|不尚斯文|还像方才大家坐着,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
①《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斯:此。文:礼乐制度。)后以“斯文”指文人或文化:假充斯文|斯文之族|斯文扫地。②文雅:故作斯文|不尚斯文|还像方才大家坐着,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礼乐制度教化。【例】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论语.子罕》)
2. 儒士。【例】敬重斯文
3. 形容人的举止言谈文雅。【例】他英俊挺拔,斯文有礼,是许多女性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1. 礼乐制度教化。《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汉书.卷一○○.叙传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宪章六学,统壹圣真。」
2. 儒士。《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平日敬重斯文,喜欢才士。」《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先圣祠内,共观大礼之光;国子监中,同仰斯文之主。」
3. 人的举止文雅有礼。《红楼梦》第六三回:「斯文些的才好,别大呼小叫,惹人听见。」《文明小史》第三回:「如果打死了外国人,我拚著脑袋去陪他,金委员不该拿读书人如此蹧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脉!」
词语《斯文》详解
斯文(sī wén)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举止、言行或文化素养。其内涵较为丰富和多义:
- 指有礼貌、文雅的行为举止:如“他是个斯文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显得非常礼貌。”
- 用以描述文化修养较高、富有教养的个人特质:例如,“这个学者的谈吐真是斯文,让人听得出他的学识渊博。”
造句
- 小明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斯文君子。
- 在这次社交场合上,他表现得十分斯文有礼,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与尊重。
- 爷爷是一位老一辈的学者,无论是说话还是举止都透露着一种古典的斯文气息。
- 虽然身处嘈杂的人群中,但他依然能够保持一份宁静和斯文的态度。
- 她对待客人总是态度恭敬、言语得体,这种斯文礼貌是她一贯为人处世的方式。
以上便是对词语《斯文》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造句的例子。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
斯
sī
1 这,这个,这里:~人。~时。以至于~。2 乃,就:有备~可以无患。3 劈:“墓门有棘,斧以~之”。4 古同“厮”,卑贱。5 古同“澌”,尽。6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