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刘拜杀的拼音、解释、组词

荆刘拜杀的简介:

jīng liú bài shā
元明间流行的《荆钗记》、《刘知远》(即《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个南戏剧目的合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元明四大名剧,为《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的合称。

《荆刘拜杀》是戏曲术语,指的是中国四大古典戏曲之一《荆轲刺秦王》,与之相关的另一部作品《柳荫记》,以及明代传奇《拜月亭记》和清代戏曲《杀狗记》这四部剧目的合称。在传统戏曲中,“荆刘拜杀”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戏剧内容,是学习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荆轲刺秦王》:讲述了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与谋士荆轲计划刺杀秦王嬴政的故事。
  2. 《柳荫记》:这是一部明代传奇剧本,讲述的是书生周廷质和少女陈娇娘的爱情故事,在柳树下定情的故事,后因家庭阻挠和战乱分离的悲剧。
  3. 《拜月亭记》:又名《王魁负桂英》,讲述了书生王十朋与佳人桂英的爱情故事。王十朋赴京赶考途中遭恶霸陷害,桂英为其洗清冤屈,后二人在月下盟誓,但因王十朋被召入朝为官,两人分离,最终王十朋为国出力,桂英苦守空房等他归来。
  4. 《杀狗记》:这是一部讲述书生张太公与妻子孙玉娇及婢女小玉的故事。张太公因家贫卖妻,孙玉娇被迫改嫁,后其丈夫去世,留下一子,孙玉娇收养为子。最终夫妻团圆的喜剧作品。

以下是使用《荆刘拜杀》中四部戏剧内容创作的五个造句:

  1. 为了更好地传承戏曲文化,我们学校计划组织一次“荆刘拜杀”主题戏曲表演。
  2. 小明从小就对《荆轲刺秦王》很感兴趣,他梦想着有一天能饰演其中的角色。
  3. 在春节期间的社区活动中,我们将上演《柳荫记》,以此庆祝新年的到来和传播传统美德。
  4. 学校戏剧社最近排练了《拜月亭记》,同学们都很期待在即将到来的艺术节上展示他们的表演。
  5. 为了参加市级戏曲比赛,我们班决定将《杀狗记》作为参赛剧目进行深入的学习与训练。

请注意,“荆刘拜杀”作为一个术语,在实际使用中并不直接用于造句。上述句子是基于对四部戏剧内容的描述和应用而创作的例子。

分词解释

jīng

1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条。~棘。披~斩棘。2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请罪。3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州。~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4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山~。~妻。5 姓。

liú

1 姓。

bài

1 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2 恭敬地:~托。~谢。~读。~别。~谒(❶拜见;❷瞻仰陵墓、碑碣)。3 行礼祝贺:~年。~寿。4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将(jiàng)。~相(xiàng )。~师。~把子。5 姓。

shā

1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生。~敌。~鸡取卵。~一儆百。2 战斗,搏斗:~出重围。3 消减:~风景。4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了眼睛。5 收束:~价。~尾。6 勒紧,扣紧:~车。7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