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郎的拼音、解释、组词
著作郎的简介:
zhù/zhuó zuò láng/làng
1.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属中书省,掌编纂国史。其属有著作佐郎(后代或称佐著作郎)﹑校书郎﹑正字等。晋元康中改属秘书省,称为大著作。唐代主管著作局,亦属秘书省。宋元因之,惟宋别有国史院,故著作郎仅参与汇编"日历"(每日时事)等。明代废。亦省称"著作"。
1.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属中书省,掌编纂国史。其属有著作佐郎(后代或称佐著作郎)﹑校书郎﹑正字等。晋元康中改属秘书省,称为大著作。唐代主管著作局,亦属秘书省。宋元因之,惟宋别有国史院,故著作郎仅参与汇编"日历"(每日时事)等。明代废。亦省称"著作"。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三国魏明帝时设置,隶属中书省,掌理修撰国史;晋时改隶秘书省,称大著作;至唐,于秘书省下设著作局;宋时虽仍设置,但仅为寄禄官,后废。
《著作郎》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个名称,属于负责编修国史、撰写诏令或者掌管图书经籍等方面的官员。在不同的朝代,《著作郎》的具体职责和级别可能有所不同。
详细解释
- 职位属性:属于文学类的官职之一。
- 主要职责:参与编写或修订国家正史,负责重要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纂工作;有时也协助皇帝起草诏书或其他官方文件等。
- 历史沿革:在不同的朝代中,《著作郎》的名称和职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晋时即已设置此官职,后经多个朝代沿用及变化。
造句
- 著作郎张公才高识广,他编撰的《国史纪要》,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在那个文人荟萃的时代里,许多才华横溢的著作郎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 皇帝对撰写诏书极为重视,常亲自挑选著作郎来起草重要文书。
- 著作郎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还要熟悉历史典故,这对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使命。
- 每当朝廷有重大的决策或者国家大事时,著作郎就会被邀请参与讨论,并负责记录和整理相关的资料。
这些句子展示了“著作郎”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职责范围。
分词解释
著
zhù,zhuó,zhe
1 显明,显出:~名。~称。显~。昭~。卓~。2 写文章,写书:~述。编~。~书立说。3 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名~。巨~。遗~。译~。~作。4 古同“贮”,居积。
作
zuò
1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2 从事,做工:工~。~息。~业。3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5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6 创造:创~。写~。~曲。~者。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8 同“做”。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10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
郎
láng,làng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才女貌。2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女~。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君。4 封建时代的官名:~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员外~。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