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不动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风不动的简介:

wén fēng bù dòng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点也不动。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宝玉忙至他房内,只见龄官独自倒在枕上,见 他进来,文风不动。一点也未损坏。程乙本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 风不动。宝玉见不破,便回身找东西来砸。

1. 一动也不动。【例】也许是正在沉思吧!有人进来,他仍文风不动。

1. 一点也不动。《红楼梦》第三六回:「宝玉忙至他房内,只见龄官独自倒在枕上,见他进来,文风不动。」

2. 一点也未损坏。《程乙本红楼梦》第二九回:「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不动。宝玉见不破,便回身找东西来砸。」

词语“文风不动”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但从其字面意义来看,“文风”一般指文章、文字的风格和特点;而“不动”则是指没有变化的意思。因此结合这两个词意,可以理解为“文风稳定不变”,即某人的写作风格始终如一,不轻易改变。下面提供五个基于这一解释的造句:

  1. 小说家张三的文章总是保持一种古典优雅的文风不动
  2. 虽然时代在变化,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文风不动
  3. 每篇文章都透露出作者独特的文风不动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4. 为了保持文章的一贯风格,她坚持使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文风不动地书写着每一篇文章。
  5. 李教授的教学笔记始终保持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文风不动

需要注意的是,“文风不动”并非正式词汇或成语,在实际语言交流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表述不明确、可能引起误解的说法。若要表达“文风稳定不变”的意思,可以更直接地使用如“风格一贯”、“文风保持一致”等更为明确的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