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的拼音、解释、组词
披文的简介:
pī wén
1.加以文饰。 2.披阅文章。 3.犹言提倡文学。谓开拓重文的风气。
1.加以文饰。 2.披阅文章。 3.犹言提倡文学。谓开拓重文的风气。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施以文采。晋.陆机〈文赋〉:「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2. 批阅文章。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雅议于听政之晨,披文于宴私之夕。」
词语“披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主要指的是阅读、解读文章或文本的意思和内容。它强调的是对文字表面意义的理解与深入分析的过程。
详细解释:
- 字面意思:“披”,有翻阅、打开之意;“文”,特指书籍、文章等文学作品。
- 引申义:除了直接阅读的意思,还常用于形容仔细研究、解读文本中的深层含义或精微之处。它既包含了对文字表面的了解,也涉及到对其内涵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造句:
- 学者们在研究《史记》时,常常需要通过披文析义来准确把握每位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
- 阅读经典作品时,我们不仅要仔细研读原文,还要不断深入地披文以达到对作者深意的领悟。
- 这篇论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想要全面理解其核心观点,就必须通过反复披文来深入思考。
- 在解读古诗文中,“披文”帮助读者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 对于复杂的哲学论著而言,仅仅依赖于表面的理解是不够的,必须经过仔细地披文才能真正把握作者的思想精髓。
这些句子展示了“披文”的具体应用情景及其在深入理解和研究文本中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披
pī
1 覆盖在肩背上:~星戴月。2 穿戴:~挂。~甲。3 打开,散开:~襟。~阅。~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靡。4 劈开,裂开:竹竿~了。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