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鷃的拼音、解释、组词

斥鷃的简介:

chì yàn
1.亦作"斥鴳"。 2.即鷃雀。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动物名。一种鸟,头小尾秃,额、头侧、颏及喉部羽毛呈淡红色。《庄子.逍遥游》:「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抱朴子.内篇.明本》:「犹斥鷃之挥短翅,以凌阳侯之波。」

斥鷃》这个词汇并非一个正式或常用的词语,它并不是汉语中常见的词汇。不过,“斥鷃”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逍遥游》,是其中的一个寓言角色,用来比喻浅见小识之人。

详细解释

在《逍遥游》里,有这样一段话:“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这段话中,“斥鷃”指的是一只小雀(鷃鸟)自认为自己的飞行是“飞”的最高境界,但实际上,它仅能在草丛间短距离跳跃飞翔。

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一种哲思: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要达到真正的自由与逍遥,则需要超越自我局限的认知和眼界。小雀自以为满足于蓬蒿间的飞行,正是人类常有的浅薄见识的象征。

造句

  1. 小明整天沉迷于游戏,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斥鷃”,自认为找到了快乐的最大秘密。
  2. 老张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不以“斥鷃”的眼光看待世界。
  3. 张三总是喜欢用“斥鷃”式思维来评估他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得多。
  4. 在探讨深奥哲学问题时,小李却表现出一副“斥鷃”般浅薄的态度,让人忍不住想笑。
  5. 小王虽然在公司里地位不高,但他却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学习和进取的精神,不被自己像“斥鷃”一样局限住。

分词解释

chì

1 责备:~责。怒~。驳~。训~。2 指,指出:~谬(指出错误)。3 使退去,使离开:~退。4 开拓:开地~境。5 多,广:充~。6 侦察,伺望:~候(旧时侦察敌情的士兵)。7 盐碱地:~卤。8 同“ 尺 ”,尺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