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的拼音、解释、组词
安居乐业的简介: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生活安定和乐,而且喜好自己的职业。语本《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序》。
2. 《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序》《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谊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壄,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1>,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2>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注解〕 (1) 不肃而成:不必严肃地教导便使之有所成就。 (2) 甘:动词,津津有味地吃著。
3. 自古以来,人民都有「安居乐业」的渴望。早在先秦典籍《老子》中,对于人民理想生活的雏形便有过如此一段描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描述之理想情境为:人人能吃得美味,穿得足够,住得安稳,工作愉快。虽然与邻国距离相近,但因为大家都能自给自足,故人民之间不必因交易所需而往来。这样的概念也呈现于汉代史书《汉书》,在论述经济思想的〈货殖传序〉中陈述了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各自的技能,其后代子孙也在适切的环境中,轻松学得先人所传授的一切,大家都过著安定和乐的生活。而原文中有「各安其居而乐其业」这段话,后来「安居乐业」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生活安定和乐,而且喜好自己的职业。
1. 人民生活安定和乐,且都有自己喜好的工作。语本《汉书.卷九十一.货殖传.序》。【例】在战火的蹂躏之下,人民绝对无法安居乐业。
1. 语本《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序》:「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谓人民生活安定和乐,且喜好自己的工作。《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于我矣。」《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天狐诒书》:「一家正安居乐业;不想安禄山兵乱,潼关失守,天子西幸。」也作「乐业安居」、「安土乐业」、「安家乐业」。
词语解释
安居乐业(ānjū lèyè)
- 词义: 形容人民生活安定,工作愉快。
-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但具体出处已不可考。它常用于描述社会和谐、经济稳定和人们生活的美好状态。
造句
-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许多居民搬进了新居,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确保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 只有实现了社会公正,人民才能真正安居乐业。
-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也让村民们的安家乐业愿望得以实现。
- 企业员工有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自然就能做到安心工作、安居乐业。
分词解释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jū
1 住:~住。~民。同~。隐~。~处(chǔ)(①住所;②指生活处境)。2 居住的地方:新~。故~。迁~。蜗~(喻窄小的住所)。3 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4 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5 积蓄,储存:奇货可~(①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②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6 停留:~守。7 平时:平~。8 姓。lè,yuè,yào,lào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4 笑:这事太可~了。yè
1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农~。2 职务,工作岗位:职~。就~。3 学习的功课:学~。肄~。毕~。~精于勤。4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丰功伟~。~绩。5 从事:~医。~商。6 财产:产~。7 既,已经:~已。~经。8 佛教名词:~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障(亦称“孽障”)。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