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的拼音、解释、组词
师徒的简介:
shī tú
1.士卒。亦借指军队。 2.犹师生。指师父和徒弟。
1.士卒。亦借指军队。 2.犹师生。指师父和徒弟。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师生。指师父和徒弟。【例】他们师徒俩因为情感深厚,所以彼此之间就像父子一样。
1. 师生。指师父和徒弟。《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师徒皆杀,仇已报矣。」
2. 士卒、军队。《左传.襄公四年》:「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唐.元稹《莺莺传》:「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
词语《师徒》的详细解释
师徒
-
定义:师徒是一种传统的职业关系,指的是指导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一种关系。指导者通过传授知识、技能或经验来教导受教者,而受教者则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
-
特点:
- 教育性:师徒关系是基于教育与学习的框架内进行。
- 传承性:许多行业或者技艺通过师徒制的方式代代相传,如中医、武术等传统技能。
-
导向性和成长性:师傅不仅传授技术或知识,还可能指导徒弟人生方向和价值观。
-
社会意义:
-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师徒关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与传承方式。
-
除了职业技能的传授外,还有道德、人品等方面的培养。
-
现代意义: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有所变化,但在一些行业(如艺术、手工艺等)中仍然存在,并且在某些培训体系中有类似的关系体现。
造句
- 李师傅是木匠行业的顶尖人物,他收了几个徒弟,希望他们能够继承他的技艺和精神。
- 在这个师徒关系里,师傅不仅教授技术知识,还负责教会徒弟如何做人做事。
- 张明从小跟着父亲学艺,如今已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师,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 现在虽然有了现代教育体系,但很多传统技艺依旧沿用着师徒制的培养方式。
- 他们之间的关系远不止是职业上的指导与被指导,更是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师徒”不仅是一种职业关系,还是一个充满传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分词解释
师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
徒
tú
1 步行:~步。~涉。2 空:~手。3 白白地:~然。~劳无益。4 只;仅仅:家~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7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