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的拼音、解释、组词
布朗族的简介:
bù lǎng zú
分布于云南的少数民族。约8.2万人(1990年)。用布朗语,无文字。多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
分布于云南的少数民族。约8.2万人(1990年)。用布朗语,无文字。多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大陆地区云南西南部一带西双版纳、临沧、思茅一带。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不少人兼通傣语。主要以务农为生,采火耕方式,种植旱稻、棉、茶等。未婚青年男女在十五岁左右以炭灰相互染齿,作为成丁礼。婚后一般有为期三年的望门居,女子生育后才从夫居。人死用竹棺土葬。
词语解释:布朗族
布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和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以及老挝、泰国等地。布朗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上有明显的特征和文化传承。
布朗族的历史悠久,具有自己的文字系统——“摆相”,但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傣仂文。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并且还擅长养蜂和采茶等副业活动。在宗教信仰上,布朗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观念,崇拜祖先、自然神以及各种山林精灵。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样,包括歌舞、服饰、建筑等方面。他们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新米节”、“关门节”等,反映了他们对农业丰收的庆祝和祈求。
造句:
- 布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依然保持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文化。
- 在这个村庄里,你常常可以听到布朗族妇女唱着悠扬的山歌。
- 布朗族人民用竹筒酒来庆祝丰收节,这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布朗族在服饰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色彩。
- 每年的新米节,布朗族都会邀请附近其他民族的人参加,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通过这些句子,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布朗族的文化传统与日常生活,还能了解到他们与其他民族交流互动的方式。
分词解释
布
bù
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匹。~帛。~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宣~。发~。~告。开诚~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散~。遍~。星罗棋~。5 流传,散播:~道。~施。6 做出安排:~置。~景。~局。7 姓。
朗
lǎng
1 明亮,光线充足:~敞。~澈。~然。明~。晴~。开~。爽~。2 声音清楚、响亮:~声。~读。~诵。书声~~。
族
zú
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规。~长。家~。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氏~。部~。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灭。7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