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勘的拼音、解释、组词

对勘的简介:

duì kān
1.犹对质。 2.对照比较。 3.锁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核对校勘。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八.象数》:「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清.徐珂《清稗类钞.经术类.朱竹君教人读注疏》:「谓法言注疏,惟《葩经》最博,先阅此经以为纲领,如其中征引何经,即检原经注疏对勘,读竟此经,诸经之大概已得。」

2. 拼合。元.乔吉〈一枝花.云髫金雀翘套.尾〉:「从今将凤凰巢鸳鸯殿遮笼教暗,将金缝锁玉连环对勘的严。」

3. 对质。《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当堂对勘,席所言皆不妄。」清.徐珂《清稗类钞.狱讼类.淄川无首尸案》:「既散,阴以状报邑,费祎祉拘胡对勘,胡言其实,问郑及产主,不讹,乃共验诸眢井,一役缒下,则果有无首之尸在焉。」

对勘》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比较少见,但在现代中文中有特定含义。它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版本、文本等进行仔细核对和比对的过程。一般用于校正资料、考证文物、古籍整理等领域。

详细解释

  1. 定义:通过对不同版本或材料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以确定其准确性或一致性。
  2. 用途:多见于学术研究、文献校勘、法律文件核对等场合。比如在编辑古文书籍时,需要对不同版本进行对照,确保内容准确无误;或者在法律文件中,需要核对双方签订的合同文本是否一致。
  3. 方法:一般包括逐字逐句对比、逻辑分析、引用背景资料等步骤。

造句

  1. 学者张教授正在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古籍版本进行对勘,以确定《红楼梦》中某一段落的具体原文。
  2. 在这次法律案件中,律师团队需要对双方提交的合同文本进行仔细对勘,确保无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审理工作。
  3. 为了准确地翻译古代文献,《汉英辞典编纂组》正在组织专家对不同版本进行对勘,以选择最符合原文意义的译文。
  4. 考古学家在对一个历史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分类整理时,需要将相同种类但来源不同的物品进行详细对勘,从而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历史背景。
  5. 历史学者李博士正在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两部不同年代编写的《三国演义》版本进行对勘分析,以揭示这部小说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分词解释

duì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2 朝着:~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4 跟,和:~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待。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开。13 搀和(多指液体):~水。14 量词,双:一~鹦鹉。

kān

1 校对,复看核定:~核。~正。~误。校~。2 实现调查,探测:~测。~探。~查。3 审问囚犯:~问。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