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杖的拼音、解释、组词

廷杖的简介:

tíng zhàng
1.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杖责朝臣于殿阶下,至有当廷被杖死者。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时帝王在朝廷上当众杖打大臣。【例】廷杖是明朝对于文官犯错所设置的刑罚。

1. 在朝廷上当众杖打。《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其次刑部,如今大狱繁兴,司官倒也热闹,只是动不动就是为民削夺,差不多就廷杖,这是要拘本钱的去处,是不消提起的了。」

《廷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刑罚制度,也称为“廷辱”或“杖责”。这种刑罚通常在皇帝亲自主持的朝堂上实施,是一种非常严酷的体罚形式。廷杖的主要对象是官员,尤其是文官和武将,在他们犯错或者被怀疑有罪的情况下,往往会被皇帝下令在朝廷上当众接受鞭打。

详细解释

  • 执行地点:通常是在皇宫中的特定区域,如乾清门、紫禁城的午门等。
  • 执行工具:使用的是特制的长条竹板或柳条,因为木质较软不会造成严重伤害。
  • 行刑者身份:由皇帝指派的侍卫或者其他亲近之人执行。
  • 受刑对象:主要是官员,尤其是一些高级官员。处罚程度可以依据罪行轻重调整。

造句

  1. 明朝时期,许多官员因为犯错而遭到了廷杖的惩罚。
  2. 虽然只是轻微的廷杖,但对于这位朝廷重臣来说也足以让他铭记教训。
  3. 在清朝早期,皇帝往往会用廷杖来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威。
  4. 为了防止官员们心存侥幸,在朝堂上接受廷杖成为了一种常有的警示手段。
  5. 廷杖不仅是一种惩罚措施,更是皇帝对臣子的一种威吓方式。

分词解释

tíng

1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朝(cháo )~。宫~。~杖。~试(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对(a.在朝廷中当众对答;b.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

zhàng

1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拐~。2 泛指棍棒:擀面~。禅~。3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脊。4 古同“仗”,恃,凭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