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宽内深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宽内深的简介:

wài kuān nèi shēn
指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外表宽厚,心机深沉难测。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却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1. 外表宽厚,心机深沉难测。《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却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词语解析

外宽内深”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外部给人以宽敞、广阔的感觉,而内部则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内容。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修养、知识学问、作品风格等方面的内外兼修。

  • 外宽:表面上给人一种开阔、宽阔的印象。
  • 内深:内部则具有深厚的意义或内涵。

外宽内深”强调的是外表与内在的高度统一,即不仅要有广博的外在表现,更要有深刻而丰富的内在涵养。这一成语常用来赞扬那些内外兼修的人和事物,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品德修养的传统美德。

造句示例

  1. 学者风采:张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著作等身,而且为人平易近人、儒雅风度,真是一个外宽内深的典范。
  2. 作品魅力:这部小说情节曲折,语言流畅,虽然篇幅不大,却别具匠心,体现了作者外宽内深的艺术追求。
  3. 教育理念:这位教师不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正是那种外表亲切、内心丰富的“外宽内深”式的教育者。
  4. 建筑设计:这个新建成的图书馆设计独特,既宽敞明亮又能容纳大量藏书,充分展现了设计师“外宽内深”的设计理念。
  5. 人际关系:他待人热情大方,朋友众多;但私下里却对学术研究充满热情,常常废寝忘食,这样的性格真可谓“外宽内深”。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外宽内深”不仅适用于个人品德的描述,也能广泛应用于评价作品、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外兼修特点。

分词解释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kuān

1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窄”相对:~广。~阔。~绰。~敞。~度。~旷。~窄。2 使松缓:~心。~衣。~解。~慰。3 不严厉,不苛求:~待。~宏。~厚。~松。~容。~恕。~仁。~赦。4 富裕:~裕。5 姓。

nèi,nà

1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3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shēn

1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水。~山。~邃。~渊。~壑。~海。~耕。~呼吸。~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居简出。2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度。~浅。。水~三尺。3 久,时间长:~夜。~秋。年~日久。4 程度高的:~思。~知。~交。~造。~谈。~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究。~奥。~切。~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b.声音低沉,如“~~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叫人难以捉摸”)。~谋远虑。5 颜色浓:~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