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祧之宗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祧之宗的简介:

bù tiāo zhī zōng
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

  • AI解释

不祧之宗》这一词汇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不祧之宗”并非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并且其概念较为专业和历史化。

“不祧(tiāo)之宗”出自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用来指代某位被奉为始祖、不可废除的祖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家族内部会有一系列复杂的礼仪与规则来维护血缘关系和社会秩序,“祧”,原本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将家族祭祀的主祭对象从原位撤换至旁支的情况,而“不祧之宗”则特指那些被视为无法被撤换、永远处于核心地位的始祖。这一概念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族起源和谱系传承的高度重视。

以下提供5个造句(为了方便理解,“不祧之宗”在这里进行了现代语境下的释义):

  1. 在古代中国的某些大家族中,有一位先祖被尊为“不祧之宗”,他的地位无法被后人取代。
  2. 尽管家族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分合,但始祖的地位依然稳固如磐石,被视为不可动摇的“不祧之宗”。
  3. 为了纪念家族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决定将这位先辈立为“不祧之宗”,确保其在族谱中永远占有特殊地位。
  4. 在一次家族聚会中,大家共同缅怀并尊崇作为“不祧之宗”的始祖,强调了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5.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对于“不祧之宗”这一概念的认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式。

请注意,由于“不祧之宗”一词较为特殊且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与历史性,上述造句是在现代语境下进行的解释和使用。实际上,在具体的文献或历史研究中,“不祧之宗”的概念则更加严格和具体化。

分词解释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zōng

1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庙。~祠。2 家族:~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族。~室(帝王的宗族)。~兄。3 派别:~派。禅~(佛教的一派)。4 主要的目的和意图:~旨。开~明义。5 尊奉:~仰。6 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师。7 量词,指件或批:一~心事。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