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家诗的简介:
sān jiā/gū/jie shī
指“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西汉时曾为三家设学官(博士)。现均已亡佚,仅存《韩诗外传》。
指“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西汉时曾为三家设学官(博士)。现均已亡佚,仅存《韩诗外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汉时传授《诗经》的三家:鲁人申培所传为鲁诗、齐人辕固所传为齐诗、燕人韩婴所传为韩诗,均属今文经,立于学官,合称为「三家诗」。今仅存其遗说,独《韩诗外传》犹存。
《三家诗》,又称《鲁诗》、《齐诗》和《韩诗》,是中国古代汉代儒家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诗经》进行注解与阐释的流派。这一称呼源于西汉时期对《诗经》三种不同解释方式的区分,它们分别由齐鲁韩三国的大臣传授。
这些三家诗派各有所长,但随着时间推移,《齐诗》和《鲁诗》逐渐失传,唯有《韩诗》得以保存,并在后来得到了整理和研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三家诗分别有《齐诗》39篇、《鲁诗》28篇、《韩诗》106篇。
下面提供五个包含“三家诗”的句子作为例句:
-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及古文经学时,特别提到了对《三家诗》的研究。
- 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讨论了各家对于《诗经》的不同解读方式,包括《三家诗》。
- 汉代时期,《鲁诗》和《齐诗》等三家诗派曾兴盛一时,但后来随着古文经学的衰落而逐渐湮没无闻。
- 《三家诗》在古代中国经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它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 现代学者对《三家诗》的研究不仅限于文学领域,在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都有所贡献。
分词解释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家
jiā,jia,jie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3 居住:“可以~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8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10 姓。
诗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