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罪之师的拼音、解释、组词
问罪之师的简介:
wèn zuì zhī shī
问罪:宣布对方罪状,作为出兵的理由。讨伐犯罪者的军队。也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问罪:宣布对方罪状,作为出兵的理由。讨伐犯罪者的军队。也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称讨伐犯错者的队伍或前来责难的人。旧唐书˙卷六十九˙侯君集传: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聊斋志异˙卷十˙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宁贴。
1. 称讨伐犯错者的队伍或前来责难的人。《旧唐书.卷六九.侯君集传》:「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聊斋志异.卷一○.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宁贴。」
《问罪之师》这个词语并不常见,它结合了“问罪”和“之师”两个部分。在这里,“问罪”通常指的是提出对某人或某个团体的指责、批评或要求其做出解释;而“之师”则是指那些因为某种行为或事件需要被质问或受到训诫的人或者群体。因此,这个词可以理解为一种以质疑和指责的姿态对特定对象进行挑战或批评的行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我们可以构造一些例子来展示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一国代表提出《问罪之师》,指出了另一国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不当行为。
- 由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件,《问罪之师》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公司高层对此进行解释和改进。
- 社交媒体上爆发了对某位公众人物的《问罪之师》,批评其言论引起的社会争议。
- 在体育界,《问罪之师》往往出现在裁判或规则制定者被质疑公正性时,指他们需要做出相应的解释。
- 对于某些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问罪之师》可能表现为公众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严正询问。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问罪之师”虽然不是一个日常广泛使用的词语,但它适用于描述在各种场景中针对某一方提出的质疑或指责。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时要确保语境适当,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者冲突。
分词解释
问
wèn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4 管,干预:概不过~。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6 姓。
罪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师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