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月霁的拼音、解释、组词
风光月霁的简介:
指雨过天晴时明净清新的景象。亦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光风霁月」。见「光风霁月」条。
2. 此处所列为「光风霁月」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无名氏〈楚泊亭〉诗二首之一(据《全唐诗外编.续补遗.卷二一.无名氏》引)1>天垂六幕水浮空,霁月光风上下同。我向山头一舒2>笑,楚人还望白云中。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2) 舒:舒展。〔参考资料〕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茫茫往古,继继来今,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风光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看破治须攦途,不出阴阳一理。
3. 此处所列为「光风霁月」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光风霁月」原作「霁月光风」。《全唐诗外编》中收有〈楚泊亭〉一诗,诗中以「霁月光风」形容雨过天青后,月色明亮,微风和煦的景象。后来「光风霁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雨过天青后的明净景象;亦用来比喻政治清明,时世太平的局面;或用来形容人品光明磊落。但也有人以为《大宋宣和遗事》方为此语之源。《大宋宣和遗事》之作者相传为南宋人,亦传为宋朝遗臣于元时所作,内容主要记述宋代徽宗、钦宗、高宗三朝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文字:「茫茫往古,继继来今,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风光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意思是说就历史来看,古往今来清明太平的日子少于黑暗动乱的,文风鼎盛的时候少于战乱频仍的。在此,「风光霁月」是用以形容清平盛世,与〈楚泊亭〉诗中的「霁月光风」语义不同。另宋代黄庭坚的〈濂溪诗序〉,文中亦用了「光风霁月」,文曰:「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则是以「光风霁月」称颂周敦颐人品之高洁,又是另一个引申的语义。
词语“风光月霁”是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风光”与“月霁”。
-
风光: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致或景象。它既可以直接指自然风景,也可以泛指各种美丽的景色。通常用于描述环境的美好、景色宜人的情况。
-
月霁: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月”指的是月亮,而“霁”则有天空晴朗的意思。“月霁”一般用来形容夜空中月亮明亮,天气晴朗的景象。它描绘的是夜晚中,月亮高悬于空,光芒普照大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
结合在一起,“风光月霁”可以形象地描述在这样一个月光明亮、天空晴朗的美好夜晚,自然景色显得更加迷人和美丽。
造句示例
- 春天到了,郊外的田野一片风光月霁,绿意盎然。
- 夜晚散步时,我享受着风光月霁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 在风光月霁的夜晚,我和家人一起赏月,感受这份难得的和谐。
- 诗人笔下的风光月霁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令人沉醉。
- 风光月霁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而珍贵,值得我们去珍惜每一刻。
这些造句旨在更好地展示“风光月霁”这一词汇所描绘的美好景象和氛围。
分词解释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guāng
1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阳~。月~。火~。~华(明亮的光辉)。2 荣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顾。~复。3 使显赫:~大。~宗耀祖。4 景物:春~明媚。5 光滑:~滑。~洁。~泽。6 完了,一点不剩:杀~烧~。吃~用~。7 露着:~膀子。8 单,只:~剩下一口气。9 姓。yuè
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