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鱼亥豕的拼音、解释、组词

鲁鱼亥豕的简介:

lǔ yú hài shǐ
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鲁鱼」,把「鲁」字误写成「鱼」字。语本《抱朴子.内篇.遐览》。「亥豕」,把「亥」字误写成「豕」字。语本《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鲁鱼亥豕」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三豕涉河」

2. 1、「鲁鱼」:《抱朴子.内篇.遐览》抱朴子曰:「郑君言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今人用之少验者,由于出来历久,传写之多误故也。又信心不笃,施用之亦不行。又譬之于书字,则符误者,不但无益,将能有害也。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1. 鲁鱼,语本《抱朴子.内篇.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亥豕,参见「亥豕」条。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也作「亥豕鲁鱼」。

《鲁鱼亥豕》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书籍校勘过程中常见的误字现象。在汉代,书籍多为手抄,经过多次传抄和辗转刻印后会出现很多错讹,其中“鲁鱼亥豕”一词就用来形容因书写的错误、印刷的失误或理解上的偏差而造成的文字差错。

具体来说,“鲁”指的是“鱼”,“亥”指的是“豕”。这四个字在古文中形近音同易混淆。古代文献中常常会把这两个字弄混,造成读音和意义上的错误。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因一字之讹导致的误解或误传,比喻文字记录中的错误。

造句

  1. 古籍流传过程中,由于时间久远、抄写失误等原因,出现了很多“鲁鱼亥豕”现象。
  2. 出版社在出版古文书籍时,必须仔细校对,避免出现“鲁鱼亥豕”的笑话。
  3. 这篇文章因为编辑疏忽,文中出现了几个明显的“鲁鱼亥豕”,误导了读者的理解。
  4. 学习古代文学一定要细心,否则很容易犯“鲁鱼亥豕”之误。
  5. 历史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鲁鱼亥豕”现象提醒我们对待历史文献要更加严谨。

分词解释

1 愚拙,蠢笨:愚~。粗~。~莽。2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3 山东省的别称。4 姓。

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2 姓。

hài

1 地支的末一位,属猪。2 用于计时:~时(晚九点至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