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陀罗的拼音、解释、组词

首陀罗的简介:

shǒu tuó luó
1.古印度四种姓中的最低等级。无任何权利,仅从事低贱﹑卑微的劳动,或为高级种姓服役。其实际地位无异于奴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农人。为梵语śūdra的音译。为印度社会的第四阶级,四大种姓里的最下级。《长阿含经》卷一三:「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也译作「首陀」、「戌陀罗」。

首陀罗》是印度种姓制度中的一个等级,属于婆罗门教和佛教文化中特有的社会阶层分类。在古代印度的社会结构中,种姓制度被分为四个主要等级: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以及婆罗门。

  1. 刹帝利(国王及武士)拥有军事和政治权力。
  2. 吠舍(商人和工匠),主要承担经济活动和社会服务工作。
  3. 首陀罗,通常被认为是最低等级的种姓之一,在社会中地位极为低下。他们往往被视为是自由民为维护其种姓纯正性而被迫接受的人类奴隶。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以被剥夺基本人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一制度曾存在于印度历史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自从1950年代以来通过法律废除种姓歧视,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官方认可的分类体系,并且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在现代印度,所有公民无论出身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下面是五个使用“首陀罗”的造句:

  1. 在古代印度社会中,首陀罗的身份地位被严格限定,他们不能与更高种姓的人通婚。
  2. 首陀罗一词反映了历史上对低种姓群体的不公对待和不公平标签。
  3. 通过废除种姓制度,现代印度努力打破首陀罗和其他种姓之间的社会隔阂。
  4. 历史小说《时光中的印第安》中提到了主人公与首陀罗角色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不同种姓背景下的生活差异。
  5. 学者们在研究印度历史时常常提及“首陀罗”这个词,以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

请注意,“首陀罗”一词主要出现在学术讨论、历史书籍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并且其使用通常是为了教育或信息传递目的。

分词解释

shǒu

1 头,脑袋:~饰。~级。~肯(点头表示同意)。2 领导的人,带头的:~领。元~。~脑。~相(xiàng)。3 第一,最高:~都(dū)。~府。4 最先,最早:~次。~届。~创。~日封。~义(首先起义)。5 出头告发:自~。出~。6 量词,指诗和歌:一~诗。7 姓。

luó

1 捕鸟的网:~网。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6 用罗筛东西:~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 脶 ”。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