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学之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饱学之士的简介:

bǎo xué zhī shì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学识渊博的人。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1. 学识渊博的人。《三国演义》第五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词语详解:饱学之士

释义: 饱学之士是指学问渊博、知识丰富的人。这个词强调的是一个人通过广泛的学习和长时间的研究,积累起大量的知识和智慧。

特点与内涵: - 广博的知识: 饱学之士往往涉猎广泛的领域,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从古典文学到现代科技。 - 深厚的学问: 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量,还具有深层次的理解能力。对于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知识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深度。 - 长期的学习积累: 成为饱学之士通常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 - 持续的知识更新与自我提升: 饱学之士不仅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水平,而是不断跟进时代的发展,吸收新知。

造句

  1. 李教授作为一位饱学之士,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2. 张先生年轻时就醉心于阅读各类书籍,如今已成为一名饱学之士。
  3. 这位饱学之士在会议上提出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4. 尽管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但他依旧是一位饱学之士,在研究领域依然充满活力。
  5. 为了成为一位饱学之士,他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去阅读和钻研。

分词解释

bǎo

1 吃足了,与“饿”相对:~餐。~暖。2 足、充分:~满。~和。~学(学识丰富)。~含。~览。~受。一~眼福。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