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历的拼音、解释、组词
阴阳历的简介:
yīn yáng lì
历法的一种。兼备阳历与阴历的特点,故名。主要特征是按月相盈亏变化周期定月,按寒暑节气的周期调节历年的长度。月的平均值约等于朔望月,年的平均值近于回归年。
历法的一种。兼备阳历与阴历的特点,故名。主要特征是按月相盈亏变化周期定月,按寒暑节气的周期调节历年的长度。月的平均值约等于朔望月,年的平均值近于回归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综合太阴历、太阳历两种历法而制定的历法。如中国传统的农历。
《阴阳历》,又称为农历、阴历或夏历,是中国及东亚地区沿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主要是依据月亮绕地球公转周期来制定月份长度,一个朔望月约为29.53天;同时结合太阳的视运动确定年份长度,以保持季节与日期的一致性。阴阳历通过设置闰月的方法来调节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差异,确保每一年都接近于一个回归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农历在古代中国主要用于农业活动的安排、传统节日的庆祝等方面。
详细解释:
- 日历概念: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周期来确定月份长度(阴历特性),同时又通过添加闰月的方式使一年的平均长度接近于一个回归年(阳历特性)。
- 历法结构:
- 月份:一个农历月通常是根据新月到下一个新月之间的间隔时间来划分,大约是29或30天不等;
- 年份计算:考虑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与月亮绕地球的周期性变化不同步的问题,通过增加闰月的方法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时间差异。
阴阳历兼顾了天文现象和季节的变化,因此在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造句示例:
- 庆祝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我们按照农历计算时间,准备着团圆饭。”
- 农业生产安排:“根据阴阳历的指导,农民们会在春季播种小麦,秋季收获稻谷。”
- 生活习惯:“很多家庭保留着按农历来规划生活仪式的习惯,比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等。”
- 文化传承:“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是基于阴阳历而设立的,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尊重。”
- 历史研究:“通过分析历史上的阴阳历记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农业发展水平及其生态环境。”
以上造句旨在展示《阴阳历》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分词解释
阴
yīn
1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虚生热。图形:⚋(U+268B)。2 指“月亮”:太~(月亮)。~历。3 带负电的:~电。~极。~离子。4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沉。~雨。~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霾。5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面。~干(gān)。~凉,~影。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碑的背面)。6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沟。~通(秘密往来)。~私。~功(➊暗中做的好事;➋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7 背地捣鬼,险恶:~谋。~毒。8 指冥间:~间。~司。~曹地府。9 凹进的:~文图章。~识(即阴文)。10 指时间:光~。惜寸~。11 生殖器:~部。~道。~茎。~囊。12 姓。
阳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历
lì
1 经过:经~。来~。阅~。~尽甘苦。2 经过了的:~程。~代。~史。~来。3 遍、完全:~览。~数(shǔ)。4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