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无忌惮的拼音、解释、组词

肆无忌惮的简介:

sì wú jì dàn
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人恣意妄为,毫无顾忌。语本《礼记.中庸》。

2. 《礼记.中庸》仲尼1>曰:「君子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3>;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4>也。」 〔注解〕 (1)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 (2) 中庸: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3) 时中:时时处于中庸之中。 (4) 忌惮:有所畏惧而不敢妄为。

3. 《礼记》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汉朝戴圣所辑,为十三经之一,内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所记。书中所记载的,都是上古时期的礼俗仪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礼记.中庸》中,孔子说君子有德行,经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会太过,也不会不及;小人则反其道而行,任意妄为,没有任何忌惮。后来「肆无忌惮」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恣意妄为,毫无顾忌。

1. 任意妄为,毫无顾忌。【例】他仗著是老板的亲戚,就如此肆无忌惮,真是令人厌恶。

1. 恣意妄为,毫无顾忌。《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惟知怨望朝廷,不知己有何功,而敢如此肆无忌惮。」《醒世姻缘传》第五九回:「眼中绝不知有公婆,更是肆无忌惮的横行。」也作「全无忌惮」。

《肆无忌惮》这个词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行为非常放纵、不加约束,没有顾忌和害怕的心理。它在中文中通常带有负面含义,可以理解为行为或言语上的过分自由,往往缺乏道德或法律的界限。

详细解释:

  • 肆: 肆意,放任。
  • 无忌惮: 没有任何顾忌、害怕的心理。
  • 组合意义: 形容人或是事物行动上毫无顾忌、任意妄为的状态。

造句示例:

  1. 小明自从结识了那些不良青年后,变得肆无忌惮起来,不仅逃学还参与了一些违法活动。
  2. 在那个缺乏监管的环境中,有些人开始肆无忌惮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3. 领导要求全体员工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规定,不能有任何肆无忌惮的行为。
  4. 他平时言行举止都很规矩,但是一旦喝醉了酒便变得肆无忌惮起来,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5. 在那个没有规则的社会里,人们开始肆无忌惮地捕杀野生动物。

这些造句展示了“肆无忌惮”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可以用来描述人的行为状态或某些现象。

分词解释

1 放纵,任意行事:~口。~虐。~意。放~。~无忌惮。2 尽,极:~力(尽力)。~目。~勤。3 陈列,陈设:~筵。4 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诸市朝。5 店铺:市~。茶坊酒~。6 “四”的大写。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1 嫉妒,憎恨:猜~。~才。~能。~妒。~贤妒能。2 害怕,畏惧:顾~。肆无~惮。3 禁戒:~戒。~食。~讳。禁~。4 父母或祖先死亡的日子,迷信称不吉利的日子:~日。~辰。生~(已死父母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