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暴自弃的拼音、解释、组词
自暴自弃的简介:
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自我蹧蹋和自我放弃,本指言行违背仁义。语本《孟子.离娄上》。后用「自暴自弃」指自甘堕落,不求上进。△「妄自菲薄」
2.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3.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受学于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 著有《孟子》七篇,由弟子辑录而成,共十四卷,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在〈离娄〉章中,孟子提到言行背弃仁义的人,就是自己害自己。孟子说:「不值得和自我蹧蹋的人谈论仁义道理,不值得和自我放弃的人一起共事。说话违背礼义的人,是在蹧蹋自己。如果人自身不能心存仁爱,行事以义为准则,那就是自己放弃自己。仁,就像是一间很安全的房子;义,好比是正大的道路。抛弃安全的房子不住,舍弃正大的道路不走的人,真是可悲啊!」后来「自暴自弃」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自甘堕落,不求上进。
1. 本指言行违背仁义。后多指自甘堕落,不求上进。语本《孟子.离娄上》。【例】人就是要从失败中学习,千万不可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
1. 本指言行违背仁义。语本《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后多指自甘堕落,不求上进。《红楼梦》第四八回:「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倒了呢!』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今诸君不勉图进步,忽然半途而废起来,不但对不住某君,而且亦自暴自弃太甚!」
词语解释
自暴自弃:是指自己抛弃自己的行为,出自于对自己失去信心和斗志。这种心态会导致个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变得消极、颓废,不再努力追求进步或改善生活状况。
- “自暴” 指的是自我贬低,放弃自己的优点。
- “自弃” 则是放弃自己应该有的希望和目标。
造句
- 小李自从失业后一直自暴自弃,每天除了喝酒就是打游戏,不再关心自己的未来。
- 王明成绩下滑严重,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渐渐地选择了自暴自弃的态度,不再认真学习。
- 李阿姨在丈夫去世之后,生活和精神上都受到很大打击,一度陷入了自暴自弃的状态。
- 由于连续几次的失败,小张对项目失去了兴趣,并选择了一种自暴自弃的态度对待接下来的工作。
- 大学毕业后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小李,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彻底地自暴自弃。
以上句子旨在通过不同的场景和人物来体现“自暴自弃”这一词语的实际应用。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
zì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bào,pù
1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雷。~病。~动。~力。~涨。~发。风~。~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2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躁。~跳如雷。3 凶恶残酷的:凶~。~虐。~君。~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政。横征~敛。4 横蹋,损害:自~自弃。~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5 鼓起来,突出:~起青筋。6 徒手搏击:~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7 〔~露〕显露,如“~~无遗”。8 姓。qì
1 舍去,扔掉:抛~。遗~。~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养(父母死亡的婉辞)。~置不顾。~瑕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