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的拼音、解释、组词

胎息的简介:

tāi xī
1.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 2.指气息;呼吸。 3.犹师承;效法。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道家修炼之术,能不用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之中。《抱朴子.内篇.释滞》:「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且说张果是帝尧时一个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岁,直到唐玄宗朝,隐于恒州中条山中。」

《胎息》一词,虽然不是常见词汇,但从其字面和传统意义上理解,可以拆解为“胎”与“息”,分别指胎儿在母体内的呼吸状态或婴儿初生时的自然呼吸方式。在中国古代养生、道家修炼等传统知识体系中,“胎息”有时也被用来比喻一种非常轻微、几乎察觉不到的身体内外循环状态。

详细解释

  1. 含义:胎息是指初生婴儿未学会正常呼吸之前,通过脐带与母体相连获取氧气的阶段。在中医或道家修炼中,胎息更多地象征着一种非常微细而自然的生命力状态。
  2. 特点: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为纯净、宁静的状态,是生命能量最原始的表现形式。

造句

  1. 小明练习了多次,终于能够体会到了那种仿佛回到胎儿时期的“胎息”状态,全身轻盈,呼吸变得极其微细自然。
  2. 长期修炼的他早已掌握了控制自身呼吸至“胎息”的技巧,每次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到这一状态。
  3. 通过练习气功和冥想,这位老人能够达到几乎不可察觉的生命能量流动状态,正如古代描述的“胎息”一样。
  4. 瑜伽导师提到,在瑜伽呼吸法中,追求的就是这种接近“胎息”的平静与自然,让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格外重要而深刻。
  5. 传说中的高深武者可以通过修炼达到类似“胎息”的境界,即在战斗或静止状态下维持一种极低的体能消耗和生命活动状态。

以上造句为根据《胎息》的概念进行的创新联想,并不完全对应于古代文献中的具体描述。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汇及其可能的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tāi

1 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儿。~生。~教(jiào )(指通过母体对胎儿施加影响,为胎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胚~。怀~。2 事的开始,根源:祸~。3 器物的粗坯:泥~。铜~。4 衬在衣服、被褥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棉花~。

1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喘~。叹~。窒~。瞬~万变。2 停止,歇:休~。歇~。~怒。~兵。~事宁人。~止。平~。偃旗~鼓。3 繁殖,滋生:休养生~。滋~。4 音信:消~。信~。5 儿女:子~。6 利钱:~率(lǜ)。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