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的拼音、解释、组词
胎息的简介:
tāi xī
1.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 2.指气息;呼吸。 3.犹师承;效法。
1.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 2.指气息;呼吸。 3.犹师承;效法。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道家修炼之术,能不用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之中。《抱朴子.内篇.释滞》:「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且说张果是帝尧时一个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岁,直到唐玄宗朝,隐于恒州中条山中。」
《胎息》一词,虽然不是常见词汇,但从其字面和传统意义上理解,可以拆解为“胎”与“息”,分别指胎儿在母体内的呼吸状态或婴儿初生时的自然呼吸方式。在中国古代养生、道家修炼等传统知识体系中,“胎息”有时也被用来比喻一种非常轻微、几乎察觉不到的身体内外循环状态。
详细解释
- 含义:胎息是指初生婴儿未学会正常呼吸之前,通过脐带与母体相连获取氧气的阶段。在中医或道家修炼中,胎息更多地象征着一种非常微细而自然的生命力状态。
- 特点: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为纯净、宁静的状态,是生命能量最原始的表现形式。
造句
- 小明练习了多次,终于能够体会到了那种仿佛回到胎儿时期的“胎息”状态,全身轻盈,呼吸变得极其微细自然。
- 长期修炼的他早已掌握了控制自身呼吸至“胎息”的技巧,每次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到这一状态。
- 通过练习气功和冥想,这位老人能够达到几乎不可察觉的生命能量流动状态,正如古代描述的“胎息”一样。
- 瑜伽导师提到,在瑜伽呼吸法中,追求的就是这种接近“胎息”的平静与自然,让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格外重要而深刻。
- 传说中的高深武者可以通过修炼达到类似“胎息”的境界,即在战斗或静止状态下维持一种极低的体能消耗和生命活动状态。
以上造句为根据《胎息》的概念进行的创新联想,并不完全对应于古代文献中的具体描述。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汇及其可能的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