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讥的拼音、解释、组词

刺讥的简介:

cì/cī jī
1.亦作"刺几"。 2.犹言讥刺。

  • AI解释

刺讥》,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批评和劝谏。具体来说,“刺”是指用尖锐的语言提出问题或指出缺点;“讥”则是指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进行轻微的嘲讽或批评,以达到警示或规劝的目的。这种行为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臣子对君主或官员言行过失的纠正,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道德规范和个人品行的标准。

造句

  1. 古代大臣经常通过上书的方式进行刺讥,以谏言国事。
  2. 在《史记》等古代文献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历史人物因直言进谏而被称作“贤臣”,这里的“刺讥”即是指他们的这种行为。
  3. 他虽然直率,但他的意见总是通过刺讥的方式提出来,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
  4. 这位文人擅长用讽刺和幽默的言辞进行刺讥,以此揭示社会问题。
  5. 在古代朝堂上,大臣之间的刺讥往往被视为一种正常的谏议形式,以促进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

请注意,“刺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上述解释及造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实际应用时,可能会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灵活运用其含义。

分词解释

cì,cī

1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绣。~伤。~杀。2 暗杀:~客。被~。行~。3 侦探,打听:~探。4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讥~。5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鱼~。~丛。

1 讽刺,挖苦:~讽。~评。~笑。~诮。冷~热嘲。2 查问,察问。3 指责,非议:~议。~弹(tán )(指责,抨击)。4 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