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背装的拼音、解释、组词

包背装的简介:

bāo bèi zhuāng
图书装订法的一种,书页用线或纸捻装订成册,用厚纸或绫绢等包背粘连,纸捻和线不外露。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图书装订法。从蝴蝶装演变而来,始于元,盛行于明清。装法是将书叶的正面正折,以叶边为背,用棉纸粘裹装订成册,与线装书的凿孔穿线装法不同。

包背装》,是中国古代书籍的一种装帧形式,最早出现在元代。与现代常见的线装书不同,《包背装》是在书页的背面以绳索进行捆扎的方式装订书籍,并在每本书的前言部分放置一块硬纸板或木块作为封面和封底的支撑物,用以保护书籍。

详细解释

  • 形式特点:《包背装》将书页反向排列,即书页背面朝外,然后用线绳从书的上部穿过书背进行捆扎。这种装订方式不仅节约了材料,而且便于翻阅。
  • 使用材料与工艺:使用纸张或布料作为封面、封底,并利用硬纸板或木块加固,以增加书籍结构的稳定性。
  • 历史意义:反映了中国古代出版业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的传承。包背装形式不仅在元代较为流行,在后来的明代初期也有所应用。

造句

  1. 在博物馆里展示的一本《包背装》的古籍,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文化世界。
  2.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包背装》这种传统的装订方式被重新采用。
  3. 研究生小张在整理图书馆藏书时发现了一本保存完好的《包背装》版古籍。
  4. 这种《包背装》形式的书籍通常用于重要的经史著作,反映了其珍贵性和学术价值。
  5. 文物修复专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来修复一本破旧的《包背装》。

通过上述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包背装”这一古代书籍装订形式。

分词解释

bāo

1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装。~饺子。2 包好了的东西:邮~。背(bèi )~。3 装东西的袋:书~。皮~。4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括。~举(总括)。~容。~涵。~罗万象。无所不~。5 总揽,负全责:~销。~揽。6 保证:~赔。~在我身上。7 约定的,专用的:~饭。~工。8 围:~围。~剿。9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子。糖~儿。10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脓~。11 姓。

bèi,bēi

1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脊。~包。~影。2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面。刀~。~后。~景。3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光。人心向~。4 向相反的方向:~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道而驰。5 避开,离开:~地。~井离乡。6 凭记忆读出:~书。~诵。~台词。7 违反:违~。~离。~信弃义。8 不顺:~运。~兴(xìng )。9 偏僻:~静。10 听觉不灵:耳~。

zhuāng

1 穿着的衣物:服~。便~。军~。中山~。~裹。2 特指演员演出时的穿戴打扮:上~。卸~。3 特指出行时带的东西:治~。整~待发。4 特指工业生产或军队作战所需的用具和器械:~备。~置。~甲。5 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原貌:化~。乔~打扮。6 假作,故意做作:佯~。~相。~模作样。7 安置,安放:~载。~卸。8 布置,点缀:~修。~饰。9 特指对书籍、字画加以修整或修整成的式样:~订。~帧。~裱。线~。精~。~潢(原指用黄檗汁染的纸装裱书画,现泛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