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的拼音、解释、组词

南水北调工程的简介:

nán shuǐ běi diào gōng chéng
中国从长江调水解决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一项庞大水利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在江苏扬州附近抽取长江水,大体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上,穿过黄河直达天津。中线近期从丹江口引水,远期将线路延伸至三峡,经南阳、汉淮分水岭缺口,在郑州西北过黄河,沿京广铁路北行,直达北京。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到西北地区。近期先开始实施东线和中线。

  • AI解释

南水北调工程

释义: “南水北调”是指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如运河、管道或泵站等)调配到北方严重缺水地区的一项大规模跨区域调水工程。这项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详细解释: 1. 目的: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输送至北方缺水区域,以满足生活、生产及生态环境用水需求。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北方地区的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问题,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2. 工程规模:南水北调由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路线组成,其中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等已有河道实施,已于2013年正式通水;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至北京,于2014年底建成并正式通水;西线工程则处于规划阶段。 3. 影响:这项工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为北方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还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造句:

  1.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2. 作为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水利建设工程,南水北调在缓解北方缺水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自南水北调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北京市民喝上了更加清澈甘甜的长江水。
  4. 在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制定配套保护措施以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5.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全线通水,沿线城市和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分词解释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

běi,bè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tiáo,diào,zhōu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4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5 调理使康复:~养。~摄。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7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chéng

1 规矩,法式:~式。~序。章~。规~。2 进展,限度:~度。进~。日~。过~。3 道路的段落:路~。行(xíng )~。里~。启~。前~。4 衡量,考核:计日~功。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