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肝沥胆的拼音、解释、组词

剖肝沥胆的简介:

pōu gān lì dǎn
比喻开诚相待。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2. 此处所列为「披肝沥胆」之典源,提供参考。 隋.李德林〈天命论〉(据《隋书.卷四二.李德林列传》引)尔乃奉殪戎之命,运先天之略,不出户庭,推毂分阃,一麾以定三方,数旬而清万国。荡涤天壤之速,规摹指画之神,造化以来,弗之闻也。光熙前绪,罔有不服,烟云改色,钟石变音,三灵顾望,万物影响。木运告尽,褰裳克让,天历在躬,推而弗有。百辟庶尹1>,四方岳牧2>,稽图谶3>之文,顺亿兆之请,披4>肝沥5>胆,昼歌夜吟,方屈箕颍6>之高,式允幽明之愿。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歆,创业垂统。殊徽号,改服色,建都邑,叙彝伦,薄赋轻徭,慎刑恤狱,除繁苛之政,兴清静之风,去无用之官,省相监之职。奇才间出,盛德无隐,星精云气,共趋走于阶墀,山神海灵,咸燮理于台阁。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处的官员。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图谶:河图、符命等有关王者受命征验的书籍。流行于东汉,多为预言或隐语。其实是事后附会的说法。 (4) 披:揭开。 (5) 沥:滴下、洒落。 (6) 箕颍:箕山与颍水。相传是许由避居之处。后用以比喻隐居或隐者的居所。

3. 此处所列为「披肝沥胆」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北周大象二年(西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静帝年方八岁,无法亲政。当时朝廷之中,以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政治声望最高。郑译和刘昉等大臣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拟一份假遗嘱,称宣帝让杨坚代为摄政,辅佐静帝。后来杨坚藉诏书的名义,接管了京师的军队,并铲除异己,控制整个军队。郑译和刘昉拥戴杨坚上台,其实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们建议由杨坚出任大冢宰,郑译任大司马,刘昉任小冢宰。杨坚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明白他若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势力和亲信。杨坚见李德林才华洋溢,且有匡世救国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为府属兼仪同大将军,并采纳李德林的建议,自任丞相,让郑译任丞相府长吏,刘昉任丞相府司马,以便控制他们。而后杨坚弑静帝,篡北周,国号隋。隋立之后,李德林认为梁士彦及元谐等人仍有谋反之心,于是写了〈天命论〉,详论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于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举古代圣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顺人心,所以能够建立邦业,造福万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为四方臣民诸侯的爱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谶语为证,因为隋文帝对人总是坦诚相待,忠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业,统治天下,以此劝梁士彦等人打消谋反的念头。后来「披肝沥胆」被用来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

1. 比喻开诚相待。《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承变色而起曰:『公乃汉朝皇叔,故剖肝沥胆以相告,公何诈也?』」也作「披沥肝胆」。

词语解析

剖肝沥胆

  • 释义:比喻对某人或某事极为忠诚,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和意图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剖肝"是指切开肝脏,意味着无私奉献;"沥胆"则是指把胆汁挤出,象征着坦诚相待、赤诚相见。
  • 情感色彩:这是一个充满情感和决心的词语,强调的是深厚的情谊和不计回报的信任。

造句

  1. 小明对他的朋友小红说:“我们是患难与共的朋友,有困难一起解决,你有什么话尽管对我说,我剖肝沥胆地帮你。”
  2. 战友之间的情谊犹如兄弟,在生死关头能剖肝沥胆,共同进退。
  3. 在这次合作中,双方都表现出了剖肝沥胆的精神,最终达成了双赢的结果。
  4. 他的承诺如此诚恳,让所有人都相信他剖肝沥胆地想要完成这件事。
  5. 小李和小王从小就一起长大,如今他们再次共事时更是剖肝沥胆,毫无保留。

分词解释

pōu

1 破开:~开。解~。~面。~腹。2 分析,分辩:~白。~解。~析。

gān

1 人或动物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有合成与贮存养料、分泌胆汁、解毒等功能:~脏。~炎。~胆。~肠。心~。2 中医学指五脏之一:~火。~气。

1 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血(滴血为誓,示必报之仇)。呕心~血。2 滤,漉:~酒。3 液体的点滴:余~。~液(喻文章、言论的精华)。

dǎn

1 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囊。苦~。~固醇。肝~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2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量。~气。壮~。~魄。~大妄为(wéi )。3 装在器物内部而中空的东西:球~。暖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