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的拼音、解释、组词

沪剧的简介:

hù jù
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由上海滩簧发展而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流行于上海、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地方戏剧。前身为上海滩黄,民国三十四年(西元1945)定名为「沪剧」。唱腔丰富,曲调优美。伴奏乐器以琵琶、扬琴、南胡、笛、笙等为主。也称为「申曲」。

《沪剧》,又称为“申曲”或“上海滩”,是中国地方戏曲的一种,主要流行于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它属于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京剧、越剧等并列为中国四大地方戏剧之一。沪剧以生动的表演和贴近生活的唱词著称,常反映都市生活和社会风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详细解释

  1. 起源与发展:沪剧起源于民间说唱艺术“滩簧”,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形式。
  2. 特点
  3. 音乐风格: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善于通过音乐传达情感。
  4. 表演艺术: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演出时演员往往身段细腻、表情丰富。
  5. 剧目与题材:沪剧剧目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经典,也有现代创作。内容广泛,从民间故事到社会现实都有涉及。

造句

  1. 这场沪剧表演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让我更加了解了上海的文化底蕴。
  2. 小明从小就喜欢听沪剧,经常拉着爸爸一起去剧院看演出。
  3. 上海的周末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就有许多优秀的沪戏剧目上演。
  4. 沪剧不仅是艺术形式,也是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的桥梁。
  5. 妈妈是个沪剧爱好者,每次有好的戏目都会告诉我。

分词解释

1 〔~渎〕古代称松江的下游,在今中国上海市。2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相传境内的吴淞江就是古代的“沪渎”,因而得名)。

1 厉害,猛烈,迅速:~变。~痛。~烈。~毒。加~。2 文艺的一种形式,作家把一定的主题编出来,利用舞台由演员化装演出:戏~。~本。~情。~种。~院。~坛。京~。话~。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