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风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十四番风的简介:
èr shí sì fān/pān fēng
1.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1.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 AI解释
《二十四番风》这个术语,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传统文学或文化词汇,而是从“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传统的历法系统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二十四节气”是用来划分一年中不同时间段的24个时间点,它们不仅指导农业生产活动,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而《二十四番风》在传统意义上指的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一系列自然风的变化或想象中的24种风,每一种都对应一个节气。这个概念在文学创作、诗词、绘画等领域中被用来形容每个时节特有的气候特征或者寄托某种情感和寓意。在实际应用中,“二十四番风”更像是一种艺术性的表达方式,而非严格的历史记载。
以下提供五个基于“二十四番风”的造句示例:
- 春分时,春风轻拂,万物复苏,正如《二十四番风》中的第一番。
- 立夏之日,南风送暖,绿树成荫,这正是《二十四番风》中的第二番风的描绘。
- 当秋风起时,那是一年中最适合感慨的时刻,《二十四番风》里的第七番便代表了秋天特有的宁静与深沉。
- 冬至之时,北风吹过大地,江面结冰,这正如《二十四番风》中的第十三番所描绘的情景。
- 每当小雪来临,雪花纷飞,寒意袭人,《二十四番风》中的第二十一番风正象征着这一时节特有的严酷与纯净。
以上造句主要基于对“二十四番风”概念的理解进行创作,并非真实存在的记录或描述。实际上,“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是24个特定的气候现象和自然变化,而非具体的24种风。
分词解释
二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十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四
sì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番
fān,pān
1 遍数,次,回:三~五次。2 轮流更代:轮~。更(gēng )~。3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邦。~茄。~薯。4 倍:产量翻了二~。
风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