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俗体的简介:

sú tǐ/tī/bèn
1.格调不高雅的文体。 2.指俗体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风雅的诗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话》:「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2. 世俗通行的字体,相对于正体而言。

3. 形容庸俗的样子。

4. 称人的肉体。

词汇《俗体》在汉语中通常有两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一般意义上的俗体:指的是非正式、通俗或民间流行的书写形式。这种书写形式可能不同于标准的文字规范,可能因为书写习惯、方言差异等原因而产生。例如,在古代的文献或者现代的一些地方口语记录中,可能会使用到一些较为特殊的字形或写法。

  2. 特定历史时期的俗体:有时特指某一个时期(如清代)出现的一种非正式文字形式,通常与官方用语有所区别,多用于民间往来书信、通俗文学作品等。在学术研究中,有时会提到“俗体”一词来描述这些非规范的文字现象。

基于上述解释,这里提供五个使用《俗体》的造句示例:

  1. 这本书里的许多句子都采用了旧时的俗体写法,读起来很有历史感。
  2. 小明写的信件中混杂着不少俗体字,导致爷爷奶奶阅读起来有些费劲。
  3. 在古代文人的眼中,使用俗体字写作是不够雅致的行为。
  4. 这种俗体的文字形式在民间流传已久,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5. 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文献时,我们需要注意区分标准字体与当时的俗体书写。

请注意,这里的解释和造句是以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和特定历史时期的使用为基础的,并非字面意义或严格定义。

分词解释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