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的拼音、解释、组词

假释的简介:

jiǎ/jià shì
在一定条件下,把未满刑期的犯人暂时释放。假释期间,如不再犯新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否则,就把前后所判处的刑罚合并执行。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刑期未满的受刑人,因表现良好,符合法令所规定的条件,得暂时释放出狱,称为「假释」。出狱后,于残余刑期内或规定期间内未再犯罪,则未执行之刑,以已执行完毕论。【例】他获得假释后,立志重新做人,不再重蹈覆辙。

1. 一种附条件提前释放受刑人的刑罚执行措施。指刑期未满的受刑人,因已知悛悔且表现良好,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得暂时被释放出狱。但受刑人出狱后,在无期徒刑假释后满二十年,或在有期徒刑所余刑期内未经撤销假释者,其未执行之刑,以已执行论。假释出狱者,在假释期间交付保护管束。

《假释》是指在刑法执行过程中,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其服刑达到一定期限后,如果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且符合其他法定条件的情况下,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提前将其释放出监狱进行社区矫正的一种制度。假释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是对犯罪分子进行改造和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对社会进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详细解释

  • 前提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 执行期限:已服刑一定时间(通常要求有期徒刑已经服刑了一定比例,具体比例因国家和地区法律而异)。
  • 行为表现: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这包括但不限于遵守监狱纪律、积极参与教育改造和劳动生产等。
  • 其他条件:还可能涉及到对社会治安的影响评估等因素。

造句

  1. 王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在服刑三年后,经过严格审查,法院决定对他予以假释。
  2. 假释人员需要定期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告自己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以确保其能够继续遵纪守法。
  3. 杨某在监狱中表现良好,得到减刑机会,并最终获得假释回到社会,开始新生活。
  4. 在我国的刑法体系中,假释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体现了对罪犯改过自新的鼓励。
  5. 为防止假释人员重新犯罪,公安机关与社区共同建立了跟踪帮扶机制,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

分词解释

jiǎ,jià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2 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3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shì

1 解说,说明:解~。注~。~文。~义。2 消除,消散:~疑。~怨。涣然冰~(像冰融化了一样,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3 放开,放下:~放。保~。手不~卷。4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氏。~教。~子(和尚)。~藏(zàng )(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