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的拼音、解释、组词

桑榆的简介:

sāng yú
①桑树和榆树:鸣鸠栖于桑榆。②夕阳光照桑榆树梢,因以指日暮。也比喻晚年:桑榆暮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桑树及榆树。《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鷃不陵桑榆。」

2. 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榆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至若筋力将尽,桑榆且迫,徒竭夙兴之勤,未悟夜行之罪。」

词语详解

桑榆:这个词语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中的一种比喻手法,通常用来形容日暮之时的景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桑榆”多指晚年的时光或人生的晚年,寓意虽然年老但仍有可为的余地,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晚年的积极乐观态度。

“桑”指的是桑树,而“榆”是榆树,这两种树木在中国古代是很常见的。傍晚时分,这两种树木在阳光下投下的长影常常形成一片阴影,因此常被用来比喻日暮时光或者人生的晚年。“桑榆未晚”的意思就是虽然已到老年但还有希望和机会继续有所作为。

造句

  1. 尽管他已经年近古稀,但他仍然保持着年轻时的激情,在艺术创作上不断探索创新,真可谓“桑榆虽晚,仍不减当年风采”。

  2. 李爷爷退休后并没有闲下来,反而加入了社区志愿者团队,帮助年轻人学习电脑知识。他的这种精神让人感叹:“真是典型的‘桑榆未晚’。”

  3.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桑榆”不再仅仅是老年人的代名词,它更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 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说:“即使到了人生的‘桑榆之年’也不要停止学习和成长的脚步。”这句话体现了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支持。

  5. 退休后的张阿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邻里服务。“虽然进入了‘桑榆’时期,但她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邻居们这样评价她。

分词解释

sāng

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2 姓。

1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荚。~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暮景。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