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枋之见的拼音、解释、组词

榆枋之见的简介:

yú fāng zhī jiàn
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

  • AI解释

《榆枋之见》这个词语源自庄子的著作,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文中“榆枋”指的是榆树和檀木,“榆枋之见”借指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或事物。

解释

  • 榆枋之见:比喻人的见识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而非常有限。
  • 背景: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描述一只小雀与大鹏的不同视角来阐述了这一观点。小雀认为自己的世界就是一棵树、一条木枋之间的范围;而大鹏则能飞越九万里,两者因所处环境不同而眼界有所差异。
  • 深层含义: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的见识不应该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人应该努力拓宽视野,提高个人境界。

示例造句

  1. 他总是以榆枋之见看待世界上的大事,这种思维方式让他很难理解他人的眼光。
  2. 作为科研工作者,不能只局限于实验室里的榆枋之见,要经常去实地考察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
  3. 虽然他已经担任了部门经理的职位,但依然保持着榆枋之见,无法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
  4. 我们不能以榆枋之见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而应该全面考虑他们的经历与背景。
  5. 要想突破自我,就不能只满足于榆枋之见,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拓宽自己的视野。

通过上述解释及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榆枋之见”的含义及其用法。

分词解释

1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荚。~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暮景。2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